美术教学中的学习兴趣

2022-06-09 15:55: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术教学中的学习兴趣》,欢迎阅读!
美术教学,兴趣,学习

美术教学中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是学校工作中,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学校的教学内容是精心筛选和科学组织安排的,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迅速地获得人类历经几千年才获得的美术知识技能。同时,使学生的智力、思想道德、审美情操、个性品质和身心健康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育艺术基础教育一方面,他有利于培养学生美的感受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与激情;另一方面,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形式。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兴趣是成功的开端,是成功的动力。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家丁肇中曾说过:兴趣比天才更重要,兴趣可以成为一个人发挥智慧、夺取成功的动力。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当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究竟如何呢?一些教育家曾就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画画的学习兴趣作了一个调查,非常喜欢美术(画画)的儿童在五岁约占95%,九岁约占60%,十二岁约占10%……这个结果客观反映了当前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一个趋势:越大越低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不良现象,它势必影响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学习发展,进而违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成长目标,使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同时,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影响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心理、生理发展的影响作用

学龄初期的孩子刚从略图期过渡到概念写实期,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尚显幼稚,往往以个性想象思维来补充观察认识的不足。表现在作品上,则是带有概括性,往往以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代替视觉的感受,如画水杯,杯口画成圆形,杯底画成一条直线;同时,他们还比较喜欢用鲜艳的色彩,不大注意观察对象的自身色彩变化;创作中,他们喜欢大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感受,注重情节性,往往由想象出发进行描绘,在简单的画面中蕴涵丰富的故事内容。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烈,很少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与比较,他们的表现欲望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从总体看来,他们的兴趣主要存在于绘画活动过程中,于活动的结果他们也会感到一定的自我满足,这一阶段的学习兴趣偏高。

三年级以后,他们逐渐进入客观写实期。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分析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他们接收的信息也在成倍增长,促进其审美观念逐步趋向整齐、规律、写实等成人化标准。表现在画面上,则是稚拙的儿童画特点逐渐减少,画面上显得拘束了。他们往往由于想的多,为制作不出来而苦恼。他们开始注意空间感和教师讲授的透视知识,开始注意物体的结构。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经常拿自己的作业和成年人的作品相比,生畏难情绪,丧失了自信心。因此,就进入了已被世界公认的美术教育困难期。即:青少年危机,所以,从整体看来,这个阶段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

(二)外部评价的影响作用

对儿童画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评价关系到教育培养的方向,关系到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这一点,对于几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对儿童画,不少人缺乏正确的观念与态度,他们习惯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儿童作品,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儿童。如,当六、七岁孩子兴致勃勃地将自己的作品给家长看时,得到的却是一瓢冷水:这是什么画?大脑袋、小身子,人怎么站得稳?……”这类简单粗暴的斥责,常常使儿童感到委屈。且不说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单是这种态度就足可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浇灭孩子那本不浓烈


的兴趣之火。而许多教师往往以成人的欣赏标准给儿童作品打分:画画整洁,笔画清楚,造型具象的受到好评;画面整体奔放,用笔自由无拘无束、造型夸张的则是不合规范。这类简单的评价标准和非积极的评价态度对孩子们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相信长期包围在这类评价中的孩子,愿意继续紧握画笔的必定是凤毛翎角了。

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会逐渐呈下降趋势。 (三)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

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

教学内容的生硬是扼杀儿童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许多家长、培训班教师给孩子的教材或范本就是一本简笔画。并且,让孩子一次又一次临摹范品,力求试问,有多少孩子能在千百次枯燥无味的范品临摹中仍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呢?可见,教学内容的确是影响儿童绘画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恰当的教学手段、方法,也是抑制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学习,那么对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事情。如,在教学生画《树》时,有的教师范画加讲解,而有的教师则将学生带到树林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概括、然后老师稍加指点……显然,学生们面对直观生动、丰富的自然形象,学习兴趣也必将高涨。可见,灵活、直观、生动的教学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反之,如果长期不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了。

因此,美术教学中的诸多不合理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育家卢梭说: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是很成熟的时候,在教给他们以学习方法,这确乎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兴趣是成功的开端、是成功的动力!那我们应如何培养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谈谈这几年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把音乐引入课堂

小学的美术课,其主要目的是儿童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这与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根据在教学中的实践,把音乐引进美术课堂,会给整个教学过程增色添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导入新课,借助音乐

通过音乐的方式导入新课,生动活泼,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为整个课堂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例如:在给一年级上《撕纸添画——燕子》一课时,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支歌,这时学生就有一种好奇的心,注意力马上集中到收录音机上了,这样就会很轻松的组织了教学过程。接着,开始听《小燕子》这一首歌,由于这首歌学生特别熟悉,很快就有学生跟着唱起来,整个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这时,我就趁机引出课题:“大家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撕纸添画——燕子》。歌曲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热情,每个学生都想立刻撕出一只和歌曲中一样的穿花衣的小燕子,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2. 学生作业,配上音乐

作业时配上音乐,创设情境。音乐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它能烘托气氛,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点利用到美术教学中来。通过音乐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起画来就会更加生动逼真了。比如在教画《小鸟》时,在学生作业过程中,我配上一段鸟语花香的乐曲,


有鸟在歌唱、有鸟的拍翅声、有小鸟展翅欲飞的声音,在这种氛围之中,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作画,也不显得枯燥,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小结讲评,插上音乐

音乐游戏和展示作品。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音乐展示作品,进行讲评,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兴趣再次步入一个高潮,为整堂课划上一个轻松圆满的句号。如五年级《做头饰》一课,学生的头饰都做好以后,我就根据不同的头饰配上不同的音乐。比如有的制作小兔子的头饰,我就配上一段《小兔子乖乖》的音乐并要求将头饰戴在头上表演动作,这样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就体现了寓教于乐。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儿童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例如:在《头饰》一课中,我先作这样的启示:你们喜欢动画片中的人物吗?然后找几名同学戴着动画片中的人物头饰出场,并邀请同学们参加游戏动,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已经置身于充满笑声的游乐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三)适当的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几岁的孩子,可塑性是非常大的。适当的评价,会有助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和学习的积极性保持、提高。一味的否定,只能扼杀天真的童心。儿童具有思想独立性,想象丰富、色彩大胆、粗线条不受任何约束。也是直接最自由最能尽情抒发的真情实感的游戏活动。此,儿童画的画,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要求他们、限制他们、评价他们,这样会看不到儿童的优点,会压制儿童的发展,扼杀儿童的爱好。因为,儿童绘画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画的本身,而是通过绘画形式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思想和心愿,往往带有强烈的表现性。所以,我们在欣赏和评价中应特别注意。要积极听取他们对作品的附加的注释内容,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儿童作品,进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当前,素质教育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因此,重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应成为每个教育者的共识。童年阶段具有可塑性很强的特点,教育者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极力避免不利因素,纠正不利于兴趣培养的言行,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美术学习兴趣越大越低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的搞好美术教育工作,正做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资料:

1.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8

2 . 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教育发展研究 20021 3. 《课堂教学艺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4. 谢猛颖 《影响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几个原因》《美术报》1999 5. 韩安先 《从自然中寻找美 在生活中创造美》中国基础教育2002.12 6. 肖川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中国基础教育 2003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6e7ee3fbf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