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

2022-12-06 16:0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药用植物学(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欢迎阅读!
植物学,重点学科,药用,家中,管局

药用植物学(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



安徽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学学科历经30多年的建设,在学科研究、学科队伍、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已建成在全国同类学科中颇具特色与优势的三级学科。 一、学科研究

本学科已经形成三个明确而稳定的学术方向,并在全国同类学科研究中取得突出的特色与优势。

1 药用植物资源与中药品种探源研究方向

该方向在学术带头人王德群教授的带领下,立足于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展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研究:

①全面系统调查了安徽中药资源。研究成果《安徽中药志》编著与安徽中药资源研究”2008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②全面梳理了安徽地道特色药材的沿革。澄清了安徽地道特色药材中一批名称混乱现象,探清了一批历史名药沿革与变迁的规律,为其再度崛起作了大量工程(5年来,在《中国中药杂志》《中华医史杂志》等核心期刊连续发表中药品种探源研究学术论文共8篇)挖掘了一批珍贵的民间药物,其中断血流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③系列开展了安徽主产药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研究成果不仅为后续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还为珍稀濒危或资源紧张的特色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方向目前主持省自然基金3项、国家环保局项目1项、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工作项目子课题3项,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等多项。 2 药用植物结构与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研究方向

该方向在学术带头人周建理教授的带领下,立足药用植物的形态学与解剖学研究,探索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展了富有创新的科学研究:

①创立了药用植物器官的微性状鉴别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对器官表面(含断面)细微性状特征的鉴别,是性状鉴别向微观层次的延伸,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一致称赞。此外,还发明了“中药材快速点滴鉴别方法”专利1项,并已成功转让,产生了科技创新价值。

②在本学科率先开展了药用植物器官的形成与发育研究。结合结构植物、比较解剖学、电化学等多学科研究药用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发育特征。目前在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下,正在开展多年生直根类药材的生长年限判定研究,有望在根类药材的年限鉴别方面取得突破。

③开展了药用植物器官与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研究。在前述研究基础上,结合组织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探索药用植物在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与器官发育之间的关系,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品质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本方向目前主持(含联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自然基金等省部2项。

3 地道药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方向

本方向在学术带头人彭代银教授的带领下,紧密衔接资源研究成果,走药用植物资源产业化与创新之路,通过产研学结合以促进安徽中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①建立了安徽地道与特色药材的生产规范。对安徽地道与特色药材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仿野生抚育、规范化种植等研究,建立了规范化(GAP)生产基地,促进了地方农业结构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

②开展了安徽大宗药材的品种复壮与选育技术研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在地道与特色药材中进行组织培养、种质优选及品种选育研究,保证了菊花等种质资源的稳定。

③开展了特色药材的系列深度开发。基于安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了400余种植物类药材的配方颗粒,并对重点大宗药材的有效部位进行深度开发,研制了一批中药新药,目前


还正在开展一类新药的研制工作。

本方向目前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安徽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省部级项目7项。 二、学科队伍

1 学科带头人简介

学科带头人彭代银教授,男,46岁,硕士,硕士生导师,安徽中医学院副院长。现任全国高等中药教育研讨会副理事长,《中国中药志》《中国实验方剂学》等杂志编委。 多年来,一直从事地道与特色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五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新项目150万,2009-2012年)、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0万,2006-2007科技部国家科基础平台工作项目(12万,2005-2008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从事本学科的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5年来,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5年来作为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篇。

作为学科带头人,彭代银教授一直承担本学科团队的组织管理和培养指导工作。在他的引领下,本学科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首批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现代中药研发”创新团队,依托本学科建成了现代中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在学科队伍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2 学科团队

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的学科团队。其中王德群教授与周建理教授作为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分别在药用植物分类与资源、形态与解剖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建树,是本学科团队的特色。王德群教授先后发表了药用植物新类群16个,纠正了分类错误类群3个;主编了《药用植物学》(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用植物生态学》教材,还担任了《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专科、本科、研究生3个层次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医药拉丁语》等教材的副主编。周建理教授长期从事药用植物器官的形状鉴别与理化鉴别,并在中药材混伪品鉴别领域有很高造诣,创立了“中药材微性状鉴别法”,并发明专利1项。目前学科团队共有15人,在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知识结构方面基本合理。

三、高层次人才培养

学校一直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目前已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和档案,相关经费均落实到位。为加强本学科人才培养层次和梯队,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培养层次和方式,培养方式明确。尤其鼓励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其中学科带头人彭代银教授、后备学科带头人刘守金教授2009年应新安医学与中医药创新新发展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后备学科带头人彭华胜副教授应2008上海国际药学学术研讨会邀请,均有论文作大会交流,200912月彭华胜副教授应2009墨尔本.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之邀,届时也将有论文交流。 学位点建设除见成效。1993年中药学硕士点下首设中药资源方向。2001年以本学科为依托,成功申报生药学硕士点。2008年本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中药学已经获准为博士点授予权立项建设。王德群教授还被聘为江苏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指导博士生1名。近5年来,每年培养硕士1215名,研究生助学补贴和创新研究基金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四、基地建设

通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相继拥有了支撑本学科建设与发展的2个省级以上实验室、工程中心,即现代中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和现代中药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省重点实验室已通过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该实验室的水平已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为实现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围绕学科基地建设,本学科还有创建了优良的教学基地,在全国同类学科的基地建设中富有特色。其中,中药标本中心馆藏有8万余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b7c2fa04a1b0717fd5dd6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