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戏为六绝句》(一)

2022-11-11 06:1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杜甫《戏为六绝句》(一)》,欢迎阅读!
绝句,杜甫

论杜甫《戏为六绝句》()

【内容提要】

在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这六首小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体现了其诗歌创作理念;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关键词】杜甫《戏为六绝句》诗歌理论

唐代诗歌理论的发展,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从陈子昂、李白提出复古的主张以后,明确了诗歌发展的方向,然而有些人理解不免片面,粗暴地全盘否定六朝文学而另一些人则仍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词,不知丧于雅正(见元结《箧中集序》。杜甫作为唐诗集大成者,不但在创作实践上硕果累累,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而且在诗歌理论方面也颇有见地,展现出其无与伦比的大家风范。诗人在大唐盛世所营造的宽松的艺术氛围中,以高远的艺术眼光,豁达的艺术心胸为我们总结了一系列宝贵的艺术经验。著名的《戏为六绝句》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以诗论诗,辞简义精,可谓是杜甫诗论主张的集中体现。更是对关于六朝文学的接受与批判这一极为艰巨而复杂的课题的深入探讨。首诗作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先从题目说起。六首绝句冠以一个字,是很耐人寻味的。它意味着杜甫在这里不是板起面孔,义正辞严的说教,而是轻轻松松、自自然然、从从容容地信口说出;不是你死我活的辩论,只是有感而发的言论而已,远离是非对错的判断,以一个诗人的眼光看取评价诗坛的现象。因为毕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创作是个性的,同样批评也应该是个性的。六首绝句冠以一个字,感觉上不太认真、不太在意,但我们确可以从中玩味出许多道理来。因为在看似轻松的调笑背后潜藏着的是诗人深刻沉稳的思考。正如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中说:此六篇皆言文章之难事,公虽谓之戏,而中有刀尺矣。这六首绝句前三首主要通过对具体作家的评论提出了问题,后三首则结合自身体验揭示论诗宗旨,意在解决问题;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对诗歌创作中几个历史问题的一次反思和对若干现实问题的一次探究。

杜甫反思的问题之一是,对六朝作家庾信的评价。这集中体现在第一首诗中: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在这里,杜甫能够全面考察庾信一生的创作,看到其文章老而更成的一面,指出其健笔凌云意气纵横的风格。关于庾信的诗赋,唐初有些史学家如李延寿、令狐德芬等都有过许多低调的评价,而杜甫却没有羁于传统的束缚,而是一反传统论调,从知人论世、发展变化的角度出发,以诗之大者的情怀来观照庾信文章,不曰老始成,而曰老更成’”老更成1即更加老成,老成意味着诗文写作技巧的圆熟和艺术风格的浑成,这的确是相当高的评价,足以证明杜甫对庾信似乎不存在什么偏见,而是一向投射着更多欣赏的目光。而唐代的,却指手划脚,嗤笑指点庾信,适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因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讽刺的反话罢了。

杜甫能够在否定六朝文学的声浪中发出别样的声音,这绝不是一种刻意的叛逆、或是标新立异,而是一种深沉的理解、独到的发现。杜甫充分看到了庾信是上集六朝精华,下启唐人风气的人物,是把南朝诗歌的写作技巧和北朝民歌的质朴风格相结合的代表作家,所以用云健笔来赞扬庾信后期的诗歌成就。除了在《戏为六绝句》中提到了对庾信的评价外,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还说清新庾开府,在《咏怀古迹五首》中赞其暮年诗赋动江关可见,杜甫的确是推崇庾信的。历来有人认为杜甫推崇庾信的话,是一种自况,理由是一、


当时确有的嗤点杜甫的诗(见韩愈《调张籍》;二是《咏怀古迹》之一中头四句所说的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实是杜甫自指;三是杜甫所说的鲸鱼碧海只有李、杜可当(如钱谦益)。但这些理由并不是完全贴切的。杜甫看重庾信,是由于庾信的诗歌能兼清新老成二者之长。杨慎《丹铅总录》卷十八曾说: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史评其诗曰绮艳;杜子美之曰清新,又曰老成。绮艳清新,人皆知之;而其老成,独子美能发其妙……子山之诗,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老成也。……若子山者,可谓兼之矣。不然,则子美何以服之如此。由此可见杜甫是以其宽厚的胸襟、细腻的感悟,在前辈的诗作中探索、发掘着诗美。应该说,在彻底批判齐梁遗风、不顾一切进行大清扫的时候,在一种健康的主流和倾向,掩盖着另一种不健康的倾向2〕的时候,这种冷静、客观、细微的关注,无论对古人、对时人、还是对后人,都是极其必要的、负责的做法。

《戏为六绝句》所涉及的问题之二是对四杰的评价。这体现在第二首和第三首诗中: 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5b2625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