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引发的社会问题

2023-01-12 22:2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引发的社会问题》,欢迎阅读!
社会问题,流动,人口,特点,引发

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引发的社会问题

摘要:流动人口是一种广义迁居人口,利用四普资料抽样数据和1995年全国1抽样调查资料,本文研究我国人口流动分类和原因,流入流出地的分布,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婚姻状态、文化、职业分布等,以及人口的流动对社会造成的问题。

关键词:人口流动,社会问题,流入和流出。

流动人口是指往来无定,行踪无影、川流不息的。我国的流动人口,特指人们为了追求一种新的价值观,向往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和工作环境,自发组织自愿参加的一种以流往城市或城镇为主要流动地,以寻找工作机会或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的“准”迁移活动,和迁移不一样的是,他们是不改变户籍的“人户分离”人口。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比人口迁移更为普遍和经常,流动的人口不能称为移民。人口流动分为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

在考察中国的流动人口问题时,我认为,还必须注意近几年来日益显现的一些新变化:

1. 流动人口的数量规模持续扩大。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来自乡村的流动人口估计在1.4亿人到1.6亿人之间,其中异地流动的劳动力在1.2亿人以上;城市流动人口(不转城市户口的市民异地就业或生活)无统计数据,但估计至少占城市人口的5%以上约20003000万人左右。上述合计约1.8亿人左右,即全国有近15%的人口处于流动状态。不仅如此,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还在持续扩大。 2. 流动人口的结构日益复杂化。过去的流动人口基本上是农村人口,现在扩展到城市人口;过去流动的基本上是劳动力,现在扩展到未成年人及未就业人口和退休人员;过去基本上是个体流动,现在举家流动(未成年子女)的现象在增加;过去流动人口主要是壮年劳动力,现在主要是青年人,尤其是农村青少年正在成为中国流动人口中的主体。 3. 流动人口的流向走向多元化。过去是单向的农村流向城市,现在则扩展到城市之间的互动及城市向乡村的流动,是双向或者多向的流动。 4. 流动人口的追求不断向上攀升。过去的人口流动一般基于务工创收,以单纯的经济利益为目标,现在的流动人口在继续追求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开始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及要求平等享受当地人的权益;过去乡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不以成为城市人为目标,现在的流动人口则开始要求平等地融入当地社会。 5. 流动人口维权意识在逐渐觉醒。由于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的权益受损现象严重,其自身的维权意识也在急剧增强,通过罢工、上访、诉讼乃至极端的方式来寻求维权的案例在增长;同时,流动人口关注的也不再仅仅是经济权益,还包括社会保障权益与政治权益。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权益受损的现象,已经引起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也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来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如政府强势介入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强化劳动监察,推进工伤保险等制度,探索农民工养老、医疗保险等制度,这些做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已有政策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流动人口问题,仍然无法保证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享受各种平等的权利,这是中国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流动人口权益受损的现象及其正在发生的新变化,要求国家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从社


会发展进步的视角和基于公平、正义、共享的原则来寻求新的、系统的解决方案 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如下:

第一,流动人口以年轻劳动力为主。流动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1545岁之间,占流动人口80%以上。

第二,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上为主。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流动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超过一半,远远高于流出地农村人口初中文化构成比重。 第三,流动人口以非举家流动为主。流动人口平均带动能力为1.11人,流动过程中的带动能力还比较小。

第四,流动人口以低收入为主。流动人口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90%上,其中有接近45%的流动人口月收入在500元以下。

第五,流动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较差。流动人口的主要居住方式为集体宿舍、自租房和与家人租房为主。

其中流动原因可分为工作调动、分配工作、务工经商、学习培训、投亲靠友、退休退职、随迁家属、婚姻迁入和其他。其中,流动的原因可以分为经济型迁移和非经济型迁移。经济型流动(包括工作调动、分配录用、务工经商)在劳动力年龄流动人口中表现更加明显。从1987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来看,劳动年龄人口的流动原因为“务工经商”占33.41%,婚姻迁入占26.67%;1990年的四普数据中,流动原因为“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到56.62%,“婚姻迁入”的比例下降到12.86%;五普数据中,约有近六成的劳动力年龄流动人口以务工经商为主要流动目的,这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

在我国,人口流动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形式:

一.从地域来看。表现为地域间的从农村到城镇,内陆到沿海,从北向南,从西向东。人口流出的优点是:1.减轻劳动力对生产资料和环境的压力,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2.将新的思想观念输入到农村,促进农业生产和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 人口流入的优点是1.增加劳动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2.增加产业竞争性,激活当地的生产和科研,提高企业产品和科研的质量。人口流出的缺点是:1.地域性人才流失,会使流出地域、流出单位受到影响:2.人才流失,讲部分专业技术带出本土,造成资源流失。人口流入的缺点是:1.劳动力过剩,增加城市就业压力;2.增加环境压力,住房紧张;3.给治安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加大一些政策实施的难度。

二.从产业流动来看。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的势态。其优点是产业间、行业间、职业间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才为死板、凝滞的企业和社会经济注入活力,形成了由市场对劳动力和人才进行重新配置的格局。这有利于劳动力自身发展和进步。缺点是 造成高层次劳动力人口缺失,由生产性行业转向非生产性行业,由专业性职业转向管理、商业、服务性职业工作流动,形成了“宁从商、从政,也不从教、从工、从事科研”的现象。

三.从流动人口的性别看。地域性流动中,男性是主流;从职业和行业看,女性多于男性;从流动人口年龄看来,男多在15~34岁,女多在15~24岁。其中,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462af3366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