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细节的艺术魅力

2023-09-28 03:22: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戏剧表演细节的艺术魅力》,欢迎阅读!
戏剧表演,细节,魅力,艺术

戏剧表演细节的艺术魅力

作者:刘菁菁

来源:《剧作家》 2021年第1



刘菁菁

细节,是情节的焊接,是情绪的点染,也是效果的烘托。因此,戏剧表演的细节,成为戏剧情节呈现的节点。

我国话剧前辈丁西林的独幕话剧《三块钱国币》中有这样三个细节:其一,吴太太雇的乡下来谋生的小保姆,不慎打了一只花瓶。吴太太大怒,逼着小保姆按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小保姆没钱,吴太太强行搜身,只搜出三毛钱。吴太太报了警。其二,吴太太在警察支持下,辞退了走投无路的小保姆,并拿出小保姆的行李卷,让警察和小保姆去当铺押三块钱国币回来给她。其三,警察夹着行李卷,领着小保姆回来了,拿着三块钱国币交给了吴太太。原来,当铺的少奶奶可怜小保姆,送给小保姆三块钱国币。和少奶奶相比,吴太太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最后激怒了流亡大学生杨长雄。杨长雄把剩下的那只花瓶在吴太太面前摔得粉碎,掏出三块钱国币扔给吴太太。这三个细节,是从事件发展的情势上递进的,使矛盾、冲突合情合理地、井然有序地一浪高过一浪地推向全剧的高潮。

俄罗斯的大剧作家果戈理的话剧《钦差大臣》第二场里的一个细节成为话剧细节的典范例证。“钦差大臣”和仆人身无分文困在旅馆,店主人停止供餐。为了体现二人饥饿难挨的程度,编导演只用一个细节:仆人敲餐桌的桌缝,用手指蘸唾液沾起从桌缝里蹦出的芝麻吃,聊以充饥……仅这一个小细节,比千言万语更能说明主仆二人极其狼狈的困境。

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很多细节都一心一意地为“沉船”这个中心事件服务。

其一是露伊丝与泰坦尼克号设计师的对话。

露伊丝:“安德鲁先生,我有个问题,我刚才粗略地算了一下,把救生艇的总数乘以每一条船的载量,好像装不下船上所有的乘客。”

安德鲁:“能装下一半吧。露伊丝,你真是一个精细的姑娘。你看,我在这边的甲板上也安了架子,用来挂救生艇。可有人说,这样甲板就显得拥挤了。所以被否决了。”

钢铁王子:“这是不沉之船,根本用不着救生艇。”

安德鲁:“放心吧露伊丝,我为你造的船,是坚固无比的,救生艇只不过是个摆设……”

这段三人对话的小细节,对于“沉船”这个“中心事件”来说,却是不可缺少的一笔,起到了支点作用。因为救生艇不够,才有露伊丝和杰克落水的可信性,对于这个故事的“中心事件的原因”和“关键情节的依据”起到了支点作用。

其二是音乐家、母女俩、老夫妇三个小插曲。

泰坦尼克号触冰山开始沉船时,由于救生艇不够,只允许妇女和儿童上船,可是人们一片慌乱,疯狂地争抢救生艇,保安开枪也难以控制。在这生死攸关争逃活命的关键时刻,出现了三个小插曲。1.几个音乐家在一旁若无其事泰然自若地继续演奏乐曲。一曲奏罢,其中一人淡定地说:“到这吧,再见吧。”几人默默地向救生艇相反的方向走去,而小提琴家依然在那儿拉着小提琴。其他音乐家见状返回来,继续演奏着生命的最后乐章。2.在一个客舱里,只剩下


无望的母亲在强装笑颜,逗着不谙世事的两个孩子玩着布娃娃,试图让孩子完美地珍惜生命的最后一刻。3.在另一个客舱里,只剩下一对老夫妇,他们俩安详地躺在床上,别无希求地等待死神的来临,用完整而又从容的句号写完生命的最后一笔。这三个小细节,与争抢救生艇的场面相比,谁能不潸然泪下呢?特别和整个沉船情势和争抢救生艇的情形勾连在一起,还能说这三个小细节插曲和主要情节、中心事件无关吗?不是,相形之下,反而是充分地表达了在生死关头另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同时烘托了主题。可以这样说,插曲在整个乐章的结构中无足轻重,而在整个乐章的意蕴中却非同小可。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写戏,关键在于会写细节;导戏,关键在于会导细节;演戏,关键在于会演细节;看戏,关键在于会看细节。

(作者单位:大庆文化体育旅游集团)

责任编辑 岳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c85ed681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