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22-07-28 02:1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欢迎阅读!
无以,致远,明志,淡泊,宁静

出白西汉诗人刘安的〈淮南子 主术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以致远。

赏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白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 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 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 "双重 否定"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

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 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 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 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


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 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出白诸葛亮54岁时写的〈后出师表》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 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 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本章链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白由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2e01e176f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