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廉政文化

2022-08-06 02: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中的廉政文化》,欢迎阅读!
古诗词,廉政,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词中的廉政文化

作者:李凯军

来源:《党员生活·下》2019年第07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诗词中,廉政诗词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廉政诗词抨击黑暗,体现清廉,弘扬精神,是悠久文化历史中的瑰宝。

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称。白居易曾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后被贬至苏州任刺史。在离任之期,白居易创作了《三年为刺史二首》: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诗人临行时,带走了游玩天竺山拾取的两块石头,为此而感到深深自责,害怕损害自身清白,其为官之清廉可见一斑。

北宋包拯自不用多说,其是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代名词,有包青天之名。公元1040年,包拯出任端州知州。当时端州以产端砚著名,历任端州地方官趁以端砚进贡之机,向砚工额外索取钱财以中饱私囊。端砚一事触发了作者的感慨,于是创作了《书端州郡斋壁》: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这首诗字字沥血,抒发其刚直坚贞、憎恶如仇的心绪。

元曲包含人生感怀、世事悟道,既有塞北骏马西风,又有江南杏花春雨,其实元曲也有表现清正廉洁的优秀作品。元代宋方壶《山坡羊·道情》: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此曲语言朴素自然,情调高旷淡远,道出了作者贫贱不移、安贫乐道的志气。

初中时期,语文老师比较喜欢古诗词,他每天早上会在黑板上写一首诗,然后让我们背下来。其中有一首令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明朝名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在遭受严峻考验的时候,作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立志做纯洁清白的人。

清代郑板桥是康熙时期的秀才,雍正十年的举人,乾隆元年时的进士,曾任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其著名诗篇《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正直不屈、不随波逐流的骨气。 正是古詩词中传达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才给我们现代廉政诗词以土壤,让廉政文化的种子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因此,我们不仅要从中汲取养分,更要发扬光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285522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