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二问”与“三有”

2022-12-20 23:3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随笔】“二问”与“三有”》,欢迎阅读!
随笔,教育

教育随笔“二问”与“三有”

一问心

看着大屏幕上出现的“合理的从教理由”我便开始神游。回想自己刚进校门那会儿,对一切都是抗拒的。资质平庸的我,读书费了不少心力,艰难的时候,咬着牙,心里的念头就是现在常常说给学生们听的那句话:努力走出去,走出大山。十年寒窗苦换来的是来到偏僻之地做教书匠,这算不算是对以往努力的一种否定,一种嘲笑?

刚来的时候所带班级是在三楼,那是一个很好的角落,合我喜静的性情,但心是静不了的。它一直在反复地在不停地发问:就这样?这一眼望到尽头的生活,沉默下去就是死亡。校园里的好,是四处都飘荡着欢声笑语。无论我如何自我沉沦,这也与他人无干。可是这些天天脸上挂着笑容的孩子们呢?要知道即便最不起眼的老师,也在对他的人生产生影响,一个班二三十人,若我沉沦,致他们于水火,罪过何其大也!放下对黯淡无光的揣测的执着,我开始走进学生,开始走进学生的家庭,开始放弃与人闲聊,开始潜下心来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去反思。正如一位前辈说的:“不论在哪里,都是三尺讲台;不论在哪里,都是教学生。”做班主任,从清晨六点干到晚上十一点,累吗?后悔吗?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那就改变心态做自己能做的事吧。

二问路

衣衫褴褛的老者,颤巍巍地向我伸出干瘪的手时,我便问自己: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茶农因想卖高价,讨价还价失败后那失去光亮的眼睛留下失落的一瞥,满怀人生落寞凄凉: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一农村老教师家庭负担重,周末帮人打杂补贴家用,看他满是灰


尘与疲惫的身影:农村教师的出路在哪里?

勤奋好学又懂事的孩子,经历一次次测验落败后的失落,那无助的眼神:这些孩子们的出路在哪里?

在小学起始年级就被打贴上“不是读书这块料”标签,到了高年级甚至中学终日只知吃喝玩耍,课上睡觉,课后胜似打了鸡血,字写不齐整,话也说不顺溜的孩子: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当张校长讲到“领会教育的意义”,我心下是慌得不知所措。 我能教给孩子们什么?

教给他们幸福的能力?可哲学里说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呢。 农村的孩子该怎么办?城乡孩子素质的差距是越来越大。城乡教育投入最大的差别其实是在家庭的投入上,城里孩子周末参加钢琴班、舞蹈班、美术班,而乡村孩子周末无人过问,无聊地玩手机看电视。这日常小小的差距,在十年、二十年后将会是巨大的鸿沟,时间的累计效应不是简单的加法。也许当下有轻松的快乐,未来呢?只有低俗娱乐至死的悲伤。显然农村孩子的娱乐方式以及应对困难的方式,更多的是展露本能与本性。因为他们只会这个,不是动笔去书写忧愁来加以排解,也不是用指尖按下琴健,借助音乐的力量去抚平自己。

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思来想去,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坚信对于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巩固是极其重要的,即使在倡导“核心素养”的今天,我依然坚信。

得“三有”

去除冗杂,留下纯粹,躬身行事之时,仍是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对于我来说,不解的困惑很多很多——如一个班如何能有好的班风、学风,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如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现在又在想:是否可以消除学生基础能力薄弱对其发展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a080c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