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

2022-09-16 11:1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豆》,欢迎阅读!
红豆

《红豆》

一、作者简介

宗璞(1928-,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

二、《红豆》的文学意义及其主旨

在五、六十年代的文坛上,知识分子题材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灵魂的透视、爱情的描写几成“禁区”,正因如此,《红豆》的出现就更具有特殊意义。它在较短的篇幅里,可贵地表达了知识分子自己的叙事视角,虽然浮光掠影,却隐晦地表现出知识分子在大痛苦与大欢乐交织在一起的时代洪流中所面对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它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情,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小说。

作者通过女大学生江玫与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述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知识分子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故事。爱情虽然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但并不是作品的主题。作家想要表现的就是这种人生在“十字路口的搏斗”。作家之所以选择一个爱情故事来表现这一主题,正如宗璞自己所说:“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地出现十字路口,需要无比慎重,无比勇敢,需要斩断万路情丝的献身精神,一次次作出抉择。祖国、革命和爱情、家庭的取舍,新我和旧我的决裂,种种搏斗都是在自身的血肉之中进行,当然是十分痛苦”。而作家正需要用这种“在自身的血肉之中进行”搏斗的痛苦,来表现知识分子在十字路口进行选择的艰难和选择成功后的欢乐。我们从作家的自白中不难感受到与路翎创作《财主的女儿们》相似的精神格调与艺术追求。但是,由于是不同时代的创作,二者又存在着某种差异:江玫与齐虹的爱情被放置在40年代末动荡的社会背景上。个人的生活道路和“历史”的抉择,被看成是“同构”的;制约着感情命运的主要因素,是对现实政治的不同立场和态度。因此,主人公在群众运动中改造自己走向革命,也包括对自己脆弱、迷误的感情经历的反省。但小说又包含着更为复杂的成分,存在着叙事的内在矛盾。故事是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展开的,叙述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已成为“党的工作者”的江玫。然而,叙述者的反省并不彻底,在细致而动情地涉及当事人的爱情经历时,便会或多或少地离开了“批判”的立场,而不自觉地同情了江玫的那种感情纠葛。因而,投身革命和个人感情生活,在小说中并没有被处理成完全一致,这便造成了叙述上的分裂。究其原因,应该是当时时代的共名与作者深层的创作心理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可见,一个时代的“共名”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多么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描写又是“真实”的。



1


三、特立独行的人物塑造

《红豆》中的江玫一开始不是英雄,最后也没有成为英雄,她虽然走上了革命道路,但却没有像林道静等知识分子典型那样与“工农相结合”,引导她走上革命道路的也不是工人或农民,这就使它摆脱了当时知识分子题材创作的框框,没有使人物成为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作者非常细腻地写了江玫两方面的感情变化历程,一是受萧素的影响,一步步走出了“像那粉红色的夹竹桃一样与世隔绝”生活,对革命活动的参与从不十分情愿到越来越主动积极,不断接受革命斗争的考验;二是和齐虹有着共同的音乐文学爱好,把她带进爱情的漩涡。越来越热心于革命的同时,他与齐虹的感情也越陷越深,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他们的爱情正像鸦片烟一样,使人不行,而又断绝不了”。当爱情与革命不能“两全其美”时,她必须作出选择,尽管这种抉择是非常痛苦的。或者留在北平迎接解放大军进城,或者跟齐虹离开祖国和亲人远走美国。当然,她作出了留在北平的抉择,而且成了一名革命者。可贵的是作者大胆地深入江玫的内心世界,细致入微地写出她作为一个知识女性所特有的所谓“小资产阶级”感情和恋爱中的心理变化。同时,江玫和齐虹的爱情始终是在时局的变化中发展的,始终是在她对社会形势越来越关心的背景下变化的,他们如痴如醉、如癫如狂的爱情,也因此而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这样的描写在十七年文学创作中是非常罕见的。

作者对江玫的描写摆脱了公式化的影响,对学生运动领袖萧素的刻画也没有落入概念化的俗套,但与这两个女性相比,齐虹的刻画则略显单薄,缺乏立体感。

四、艺术格调及美学特征

《红豆》虽然是一篇短篇小说,但所反映的社会层次和艺术格调都明显地高于当时以宏大历史叙事的现代历史小说。对江玫在革命与爱情的抉择中所经历的痛苦而曲折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十分精彩,符合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心路历程和自身的性格逻辑。诗意化的意境和散文化的笔法,形成了作品独有的艺术风格,而温馨浪漫的情调和浓郁含蓄的人情味则形成作品独特的人文韵味。倒叙手法的使用,有助于作家在疾风暴雨的时代氛围中营造出爱情的小天地,而江致因“红豆”而引发的怀旧情绪和情不自禁的泪水,则使作品带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感伤美” 思考与练习:

1、简述三种现代历史叙事模式的特征及其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2如何看待《红旗谱》“小说文本与主观解读的严重错位”?从“民间”的角度谈谈《红旗谱》的民族化特征。

3、分析《三家巷》中周炳形象的复杂性。

4、为什么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试分析《茶馆》的戏剧结构。 5、结合作品实际,比较分析江玫和林道静形象。 6《红豆》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突出特色?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6f0c6810a6f524ccbf85f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