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四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根据平均分成几份的要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教案苏教版

2023-01-13 23:0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四表内除法一第2课时根据平均分成几份的要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教案苏教版》,欢迎阅读!
平均分,除法,上册,课时,物体



2课时 根据平均分成几份的要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教材第44页例3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进行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知道每份是多少。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重点: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根据平均分成几份的要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12根小棒、10个圆片、课件。





师:一天,两个小朋友一起到山上去摘桃,数一数,他们一共摘了几个桃(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例3桃的图)?

师:他们如何分才公平呢?

引导学生说出:将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师:每个人分得几个桃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例3

师:“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怎样求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桃?先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1)活动一:想一想,分一分。

小组4人合作完成,鼓励学生多种分法,教师巡视,适当进行指导。 (2)活动二:说一说,演一演。 集体展示汇报,指名演示。 分法一:每人先分一个。

提问:现在2个小朋友手中桃的个数是不是一样?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指出:2个小朋友手中桃的个数是一样的,但不是平均分,因为没分完。接着分下去,直到分完为止。

分法二:22个地分,2次分完。

分法三:33个地分,再11个地分。 分法四:44个地分。

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

2




人分得4个桃。

2.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试一试”。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师: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学生用小棒动手分一分。

全班交流展示: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2)师: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指名板演,学生分小棒,边分边说分的过程。 (3)师: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学生动手分一分,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分的过程。

小结: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几份,要按份数一根一根地分,分的结果是每份几根,表示把12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1.教材第4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全班展示交流,教师进行点评。 2.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第23题。 (1)学生相互交流理解题意。 (2)互相学习不同的分的过程。

3.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内合作完成分一分,交流自己的分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集体汇报交流。

(3)小结:当我们要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去分,直到分得每份个数同样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内容是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时,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实践证明,这样的渗透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在解决“想想做做”第4题时,学生汇报时呈现了方法多样化的策略意识:有的学生用圈一圈,有的用小棒摆一摆,有的连线,有的直接想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可以把15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5个;也可以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eb9fe700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