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学设计

2022-12-19 08:3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5 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开课,教学设计,散文,活着,为什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学会议论性散文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学会议论性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探寻作者思想境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余华 二、 整体把握(一) 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思想家”

(二)理清思路 1. 读美文,有所思

要求:注意把握节奏、语速和情感,思考:作者为什么而活 作者为什么而活 ①爱情的渴望 ②知识的追求 ③人类苦难的同情

2、把问题与答案结合起来,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我”因为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而活着。 3、自读,找每段关键语句

1段: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2段:我寻求爱情。 3段: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

4段: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 尘世。

5段: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4、根据关键语句,概括段意

1段:爱情、知识、同情心支配着我的一生。 2段:我寻求爱情。 3段:我寻求知识。 4段:我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5段:我活得值得,还想这样再活一次。 5、划分段落结构 总——(1:开篇点题,作者直言自己的追求目标——爱情、知识、 同情心。 分——2-4从三方面阐释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5总结上文,表明人生追求。 三、深入探究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用“飓风”设喻,表明这三种激情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无比强大而不可遏抑,是作者永恒而无悔的追求,“在深深的苦海中”是说这些追求而面临种种挑战,是人生的苦难但无论如何,“我”都将任由这三种激情支配,去面临人生。这句话实际上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 2、我为什么以此为人生主要动力呢? ①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爱情可以带来狂喜; 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爱情给予人类的巨大安慰和力量) 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






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过渡:关于罗素的爱情,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爱过不止一个女性,经历过几次婚姻变故,但他始终是真诚的,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将褊狭得多。 ②寻求哪些领域的知识?

一是了解人类心灵;二是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三是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过渡:从这三方面可以看出他的博学,他的知识面非常广,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文几千篇,在哲学数学、政治、历史、宗教、社会学等方面,78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95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知识的力量在他的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关于知识的名言大家都记得哪些?)

③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无助的老人; 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世界; (过渡:和平使者罗素,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了六个月牢。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3为什么这一生是“值得”的? 胸怀宽广、勇于担当。

②以苦为乐。 ③苦中有乐。

④也许未曾改变,但曾经努力奋斗。 4、体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境界? 高尚的人生追求,广博大的心灵。 四、议论性散文

1、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被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许多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性散文。 2、如何阅读议论性散文?

①整体把握课文大意,做全局、整体理解。 ②抓文中关键性句子,深入领会。 ③概括各段内容,理清思路与层次。

④结合人生经验、思考作者思想,形成自己看法。 五、练习:阅读《永久的生命》 1、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抓每段关键性句子。 3、概括各段内容,划分层次。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你的启示。 六、谈启示

珍爱生命,写意生活。 生活要有目标,有追求。 生命短暂,努力让生命更精彩。 七、寄语

生活各有际遇,命运也自有其轨迹。 收住泪水,笑看过往。 ——李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 八、作业 根据本课所学,阅读冰心的《谈生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ac6eee5a0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