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结构安排

2023-02-22 01:04: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文的结构安排》,欢迎阅读!
安排,结构,论文

1.1 论文的结构安排

论文共由7个章节组成,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如下:

1,绪论,介绍课题的背景来源、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并对相关技术现状做简要分析;

2,系统方案设计,对整个系统的设计方案做总体的介绍以及现场控制单元方案的设计及选择;

3,相关技术介绍,介绍了设计中所使用的相关技术,包括CrossWorksARM技术、无线通信技术、NTC热敏电阻测温原理技术等;

4,系统硬件原理设计,采用EDA技术对系统原理图进行设计,包括整体原理图的设计和各个部分的设计及PCB的设计开发与布线;

5,系统软件程序设计,CrossWorks开发环境中利用C语言对系统编程实现各个功能,包括测温子程序,控制主程序及串口发送程序的流程图,程序功能描述以及源程序的编写;

6,系统的调试,CrossWorks开发环境中对系统进行功能调试,包括系统硬件调试和系统软件调试以及软硬件之间的联调,及在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7,总结, 总结设计,得出结论,总结设计收获和体会,同时指出整个设计工作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2 前言

温度监控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及控制技术的发展,无线温度采集与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课题的名称是“基于ARM的无线温度监控系统—现场控制单元”,针对这一背景而提出;主要任务是基于温度传感器件、ARM处理器、C语言及无线收发模块、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完成一套无线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通过自定义通信协议,该网络系统可实现多节点无线控制和通信,而且能通过异步串口与计算机通信;该系统由多个现场控制单元和一个中心控制单元组成,可完成多个节点的温度监控,监控信息的传输采用无线方式进行;本课题主要完成系统中现场控制单元的软硬件设计;

本设计将综合利用ARM处理器2103、无线收发模块、C语言、ARM处理器及软件开发环境完成无线温度监控系统中现场控制单元的所有软硬件设计;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利用无线控制网络完成信息的采集与控制、设备的监控与操作是目前构建控制系统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在监控系统中,采用无线的方式进行监控信息的传输从而构成无线


监控系统可避免传统监控系统需要布线的麻烦,并且可以有效扩展监控的距离和范围,时具有系统配置灵活、扩充方便的特点;目前,无线监控系统在自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无线控制网络相对有线控制网络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具体体现在监控方式更灵活、统施工和维护造价相对低廉、可保存的数据量更大、数据保存方式更多、数据应用形式更广、系统集成度更高;

温度是工业控制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特别是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机械、石油等工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温度信息的采集与控制是信息采集与控制领域经常要解决的问题,温度测控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到炼铁厂,孵化厂,锅炉厂,小到生活中的热水器,电冰箱等等,都需要进行温度的采集与控制;

本课题即是温度监控系统与无线控制技术的结合,所设计的温度监控系统可应于各种需要对温度信息进行采集与监控的场合;因此,对课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设计实现就具有比较重要的实际意义;

1.4 相关技术现状

在工业领域,温度、压力、流量是最常见的三大被监测的物理参数,其中最广泛的还是温度量的测量,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温度监控系统如今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利用无线控制网络完成信息的采集与控制、设备的监控与操作也是目前构建控制系统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无线温度监控系统是将温度监控系统与无线控制技术结合,实现对多个监控点温度信息的采集和控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这种技术的日益完善,无线温度监控技术的应用前景也会更加广阔;本课题的研究及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温度检测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ARM技术;现对课题实现的相关技术现状做简要的介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971a565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