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的模糊美专题辅导

2022-12-12 16:1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的模糊美专题辅导》,欢迎阅读!
古诗词,鉴赏,语文,辅导,模糊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的模糊美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的模糊美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文字渲染的是元宵灯节的热闹景象,然而作者的主旨既不在写景,也不在抒情,主要是为了反衬那站在“灯火阑珊处”的“他”。“他”是作者营造的一个意向。“他”是什么样子,词里没有说,只有一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灯火阑珊处”的意象,有了前面的反衬,给人留下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深刻印象。但究竟是怎样的人,留给人的是一个容纳想象的空白,从而使作品具有“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含蓄魅力。这种含蓄进一步延生了模糊性。有人说这个人“是一个不同凡俗、自甘寂寞而又有些迟暮之感的人”(胡云翼选注《宋词选》)。有人说他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梁启超)。有人说这个“他”是作者苦苦追求的恋人。还有人说“他”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作者追慕的一种境界,一种品质。这就是古诗词的模糊美。

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具体和抽象、清晰和模糊、确定和不确定的统一。正是因为这样,它给欣赏它的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回味的余地,从而使作品具有艺术魅力。

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恐怕是古典诗词中模糊性最强的诗词了。我们能够比较明确的是,诗人运用了“庄周梦蝶”“杜宇化鹃” “海月映珠” “蓝烟笼玉”这样几个互不相连的、片段式的典故,产生了十分朦胧的效果。诗人究竟是在追忆一段恋情,追忆


故去的爱妻,还是在追寻渐行渐远的青春年华,是在追问已经淡远了的少年志向,抑或是追思政治上的失意和惆怅,读者尽可以驰骋自己的想象去解读。

再看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组合了“东风”“百花”“春蚕”“蜡炬”“晓镜”“云鬓”“蓬山”“青鸟”等一系列意象,达到了确定和不确定、清晰和模糊的统一。诗中忠贞不渝之情是确定的、明晰的,但钟情的对象是恋人、爱人、挚友还是另有所托,则是模糊的。它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尤其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更是清晰中的模糊。坚贞不渝死而后已,这一点是清晰的,但此坚贞不渝的指向则可以是多方面的,这是其模糊性。这是这个模糊性,可以使其从原诗中脱离出来,成为千秋佳句。人们不仅用它来比喻爱情的忠贞,而且还将其死而后已的内涵用到一切“无私奉献”的意义上。

当然,模糊不是含糊不清,莫名其妙。作者写一首诗,多数情况是情之所至,让作者自己解释,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楚。正是古诗词的模糊性,人们品诗才能回味无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80218d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