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2022-10-06 00:1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欢迎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

梦读《红楼》

说起《红楼梦》每次总会不经意的就触动我内心最深处的弦。虽说华夏民族历史悠久绵长,留下的珍贵古书残迹也是浩瀚无际,可《红楼梦》却是我接触的第一本书,也是迄今为止我无论如何也看不懂,琢不透的一本书。

因为母亲也算半个红迷的缘故,我们家中珍藏有四个不同版本的《红楼梦》早些时候,母亲对我比较严苛,除去每日将她布置的唐诗宋词古文之类背给她听外,唯一能让我和母亲多说些时候的话题便是关于《红楼梦》了。

当时年幼,总是不喜母亲对于《红楼梦》中对很多人物的评价,例如,母亲在我夸赞袭人的时候,却对我说起她虽然表现的忠厚纯良,却有自己的隐秘心思,而且也是这种心思,间接的促进了宝黛的悲情。原本的话已经因为年代有些久远记不太清了,只是记得我因为母亲对袭人的评价在假期又翻遍了全书,找到所有关于袭人的情节去看,试图反驳母亲的观点。这种现在看来有些幼稚的行为却经常发生。也因着如此,即便至今许久未读,那本书的每一个情节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

现在细想起当年与母亲的争论,不由得有些敬佩。当时我还年幼,自然对书中人物情节的领悟力极差,也许只是瞧个热闹,之后还有些邀功似的向母亲炫耀。但母亲非但没有烦,反而是借着这本书中各型各色的人物交给了我许多道理,当时没有察觉,越是长大,越能感受到母亲当年的用心。

这份用心也让我在后来读《红楼梦》时,多了一番收获。起初我只是对书中的“金陵十二钗”和宝玉,贾琏等主角有所关注,有所揣摩。拿宝钗来说,最初看到她时,只是愤恨于她的身份,为着因为她的出现而被凭空分去了很多疼爱的林妹妹不平,为着她私下里动的诸多小心思而觉得不屑。可是,当我的目光不再只是局限于宝黛钗的恩怨情仇,不再先入为主的把这个同样年仅十几岁的小姑娘当做那个破坏了宝黛姻缘的恶人时,宝钗的形象愈加丰满了起来。且不说薛宝钗本身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嫡女,而且是王夫人(宝玉亲生母亲,贾政正妻)的亲亲侄女,单单她有母又有兄(即便是“恶兄”)这一条便是黛玉连其项背也望不到的了。况且宝钗不比黛玉从小跟随父亲,家中人丁稀少,几乎没有接触人情世故的可能,薛姑娘是跟着娘亲在大家族后院这个几乎拥有全世界最复杂人际关系的地方成长起来的。


再加上是不是还要给她那个到处惹祸添乱,不学无术的长兄收拾烂摊子,年纪与宝黛相差无几的宝钗生生的多出了一份无人能及的稳重。所以,她才能在黛玉沉湎于自己寄人篱下的哀痛时从容不迫的暗中收买各院的人心,才能在原本进京选秀落选的情况下快速调整自己为钓上另一个金龟婿——贾宝玉做充足的准备功课。她从得知自己落选之前就已经在一步一步的铺垫另一条后路以备不时之需,可怜宝玉被当做备胎许久仍傻傻的喊着“宝姐姐”也可怜林妹妹自始至终将宝钗当成第一号情敌提防着却不知自己或许早在开始便已不在局中。宝钗打从一开始便没有将这些所谓的情情爱爱放在眼中,她要的,只不过是贾家嫡孙媳妇的位置,仅此而已。至于你宝玉还是谁的真心,那是附加赠品,可有可无,不要也罢。

所以细细想来,宝钗也是红尘中的可怜人,这个“可怜”不是说的高鹗结局中宝玉出家留她一人独守空闺的收场,只是联系着她自小便被迫学习着周旋于那些妈妈婆子们的琐事,还要学习着女红和琴棋书画,而且最后竟是和黛玉能够一较高下——足以体现她近乎可以用悲惨来描述的童年。我说她只一心想要那嫡孙少奶奶的位置确不是在贬低她,恰恰相反,我实是略微含着一些褒义在里面的。曹雪芹写的红楼梦里,这“金陵十二钗”中如果说真的有一个俗世中的聪明人,也就只是薛宝钗了。她虽是不在乎情爱的,可她却是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这目标对一个弱女子来说也足够宏大了,她为着这个目标努力去做,不忽略任何细节,甚至于别人看起来何等忠厚老实的袭人都被她犀利的看出了这其中掩盖的“狡猾”并利用这一点间接疏通了王夫人的心,为以后的上位做出铺垫。自古以来,大凡聪明人最喜玩弄人心,宝钗绝对是一个聪明人了,但她从来只是适可而止,利用人心,却不玩弄。也幸亏如此,才让她不至于如林妹妹般过慧早夭,也不至于如王熙凤一样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个草席卷尸,葬于乱坟岗的下场。

随着读的越来越多,我的目光也从单单注视着主角而转向了书中略显平庸却又必不可少的配角们。我在晴雯夜中不顾重病补披风时看到了这个因为“长的狐媚子”的卑微婢女满腔的柔情和热枕,谁能料想彼时风光的大丫鬟却落得个少年早逝的悲惨下场,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是掩藏在深处的“生的忠厚老实”的袭人。且不说如此,怕是当初宝二爷第一次与她经云雨之事都是有所算计。这“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袭人可真谓能屈能伸。她


当然,在这深闺大宅,哪个丫鬟不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人之善恶之分此时便在于这个算盘里有没有算计了别人的短处。同为大丫鬟却又做了通房的平儿真的算是最最成功的了。这里的成功不止是她巧妙的应对王熙凤与贾琏的双重施压,更重要的是她无论作为哪一个身份都尽职尽责,没有丝毫差错。

母亲当初那一番的评价即是让我知道,何为人心隔肚皮。人们常说“一千个人,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楼梦》更是如此,即便同一人在读,不同时段的理解也有可能截然不同。

这许多年来,《红楼梦》一直无解。每次读完,就像做了一场梦,所有的种种铺面而来,却模模糊糊只能看到轮廓,无从辨解。这,大概就是梦读《红楼》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19640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