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04-04 16:38: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欢迎阅读!
非物质文化,民间艺术,遗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孙贺

来源:《活力》2013年第04

[关键词]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桦树皮文化

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从生产方式看,民间艺术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以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世代传承的。民间艺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等。可以说,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殊途同归,从对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角度看,应努力恢复其原貌,而非创新。 桦树皮文化,是一种古老的、北半球特有的物质文化,其产生年代久远,分布广泛,至今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民族仍然不同程度的保留着桦树皮文化的传统,其中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人与白桦树的关系尤为密切。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艺术是我国东北桦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桦皮船:在大兴安岭素有绿海轻舟的美誉,灵巧实用,携带方便,既能穿行在弯弯的小河之上,也能航行在大江湍流之中。在夏季茫茫的林海及蠓蚊威胁之下,使用桦皮船要比使用马匹适用方便得多。桦皮船是原始狩猎时期鄂伦春人不可缺少的水上交通工具,不仅可以用其打猎捕鱼,还可以用其载人载物。鄂伦春人的桦皮船,形制颇为特殊,敞口,船体中部较宽,船头、船尾尖细并微微上翘,状似剖开的梭子。其形态的另一大特征就是船身极矮,高度仅为20厘米左右,整个船体是扁平的。鄂伦春人的桦皮船有两个必不可少的附件那就是船桨和撑杆。桦皮船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不论从制作技艺上,还是造艺术上都堪称一绝。

作为地处鄂伦春民族集聚地之一的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的鄂伦春族世居呼玛河、盘古河流域,有着丰富的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的传承,大兴安岭地区群众艺术馆非物质保护中心自2006成立以来,成立了专家组并多次下基层挖掘、收集、整理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郭宝林,男,1945102日出生,鄂伦春族,现居住在黑龙江省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祖辈世代以制作桦树皮船为业。郭宝林20066月被黑龙江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182a8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