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戚增寒(

2022-05-24 01:4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戚增寒(》,欢迎阅读!
诗书,戚增寒

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何读懂诗歌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知道写了什么)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例如: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例如:《近试上张水部》,表面上看像是写了新婚夫妇之间的小事,但从题目可以看出,是作者临近考试时写了呈给张水部的。

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3、读懂表达技巧

①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对偶、通感、借代、夸张、对比、象征、双关、反问、设问等。

②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细描等。

③表现手法,如赋、比、兴、欲扬先抑、象征联想、借古讽今等。如果看不出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就难解诗的真意。如怀古诗、咏史诗多用借古讽今手法,目的是讽今伤世;咏物诗多用托物言志手法,目的是抒写志趣;一般写景诗多用借景抒情手法,写景的目的是抒发某种特定的情感。



1




二、如何来读懂诗歌 1、品读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标题的作用: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例如刚才例举的《近试上张水部》

再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写出事件,表露心情。

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2、了解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例如李白、杜甫、苏轼等,他们的身份、性格、人生际遇等不同,诗词的风格、表达的情感也不相同。

例如读李弥逊《春日即事》,从注释中可以了解到作者的身份,及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的际遇。



2


3、细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4、分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在漫长的诗歌创作过程中,许多“象”被人们赋予了固定的“意”如“长亭”象征“送别”,“梅花”象征“高洁的人格”,“红豆”象征“相思”。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多读诗歌,积累意象,对我们读懂诗歌大有裨益。

5、明晓典故

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用典若多,晦涩难懂,给我们的阅读带来困难,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

例如杜牧《齐安郡晚秋》中“可怜渡”一句中,“赤壁争雄”就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群雄争霸的典故,明白了这一典故,就会理解此句与下一句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达出作者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

6、抓关键词

诗歌中有一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来描述氛围的关键词语,观色彩较浓,“孤”“独”“悲”“愁”“自”“空”“寒”“凉”“闲”“枯”“老”“瘦”等,这些词一般用来修饰意象,抓住这些词去思考就较容易体会“象”中之“意”。有的词语甚至是“诗眼”或“词眼”,捕捉住了这个词也就理解了诗词的主旨。

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关键词应该是“愁” 7、读关键句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47c2433783e0912a2162a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