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已跌破及格线

2022-12-12 08:2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已跌破及格线》,欢迎阅读!
及格线,跌破,中国,总体,信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已跌破及格线

作者:张然 常红

来源:《公务员文萃》2013年第08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2012-2013)》认为,中国目前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二到三成信任陌生人。群体间的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社会关系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社会冲突增加。越来越多相同利益、身份、价值观念的人们采取群体形式表达诉求、争取权益,群体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加。

蓝皮书指出,小悦悦事件引发的道德滑坡大讨论、南京彭宇案引发的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的热议,甚至刘翔奥运会摔倒后的质疑,对击毙周克华是否真实等的质疑都成为社会信任恶化的注脚。

同时,蓝皮书认为,还有如下社会心态值得关注——

民众需求层次进一步扩展:民众对洁净空气、无污染的水、改善的住房条件、保障健康的医疗条件、宜居的自然环境等基本生活需求标准进一步提高;安全的食品、安全便捷的交通、安全的生产环境、有效的灾害防范等成为基本需求;民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尊重与认同需求、个人发展已经成为新的必须满足的需求。

阶层意识强烈:底层认同、弱势群体认同依然比较普遍,底层认同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心态和行为的关键因素,影响到社会成员对社会安全、社会信任、社会公平感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感受,也成为采取社会行动的依据。

社会群体更加分化:阶层分化和底层认同使得民意极端化,常常表现出一边倒的声音和行为。极端化格局下,群体进一步分化,常常出现由事件引发的,短暂、松散、无组织、无目标的利益群体。越来越多相同利益、身份、价值观念的人们采取群体形式表达诉求、争取权益,群体间的摩擦和冲突增加。

社会情绪总体基调是积极的:我国社会情绪总体的基调是正向为主,但存在的一些不利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和谐的负向情绪基调不容乐观。不断发生的社会性事件导致社会情绪的耐受性和控制点降低,社会事件的引爆点降低。仇恨、愤怒、怨恨、敌意等负向情绪与需求不满足、不信任、社会阶层分化有密切关系。弱势群体中一些本该同情却欣喜、本该愤恨却钦佩、本该谴责却赞美的社会情绪反向值得警惕。

社会共享价值缺乏:社会分化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下,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缺乏。缺乏基本的、大家共同坚守的核心价值观念,社会互信无法实现,社会共识难以达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针对目前社会心态中反映出的问题,蓝皮书提出了下述政策建议:

一是未来的民生工作要关注社会心态,既要满足民众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也要重视群体接纳、认同、尊重等社会性需求,通过高效、廉洁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民众各方面的基本权益。

二是发挥公共权力在建立社会信任机制的核心作用,要从制度层面建立社会信任机制,摆脱社会信任困境。

三是要关注社会阶层意识,关注社会中低层认同群体的心态和处境,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关注不同群体、身份、民族、阶层等的认同问题,研究化解群体矛盾、民族矛盾、阶层矛盾和身份地位矛盾的有效策略,避免群体和社会冲突的发生,避免社会的割裂。

四是要关注社会情绪,特别是关注社会负向情绪,尽量消解那些不利于社会良性运行的负向情绪。而消解负向的社会情绪要依靠对正向情绪的激励,要靠切实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建立公平有序的社会秩序。

五是应该倡导和正向激励那些对社会有利的基本价值观念,引导他们逐渐固化为全体成员的核心价值,成为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10b403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f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