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案

2023-03-14 04:04: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教案,土地,我爱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要点

1、体会诗人爱祖国的独特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艺术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1928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 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1976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


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分析鉴赏

这首诗无固定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把握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全诗以"假如"领起,"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并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全诗感情波澜起伏,诗意层层递进。

1.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做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诗人借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献身之意。

2.第二节: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直抒胸臆,"我的眼里常含泪"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四、特点总结 1.写实和象征交织

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有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大地""河流""""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具体说来,下面的说法也算是一种理解。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6a4993fe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