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刘》主题与体裁辨

2022-07-17 00:09: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快手刘》主题与体裁辨》,欢迎阅读!
快手,体裁,主题,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快手刘》主题与体裁辨

作者:刘志军

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12

内容摘要:冯骥才的《快手刘》被多地选为课外现代文阅读材料,从参考答案的设计来看,命题者都把作品的主旨定位在表现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同情和关注上,我认为是有失偏颇的。本文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快手刘》 主题 体裁

冯骥才的作品《快手刘》被多地选为课外现代文阅读材料,从参考答案的设计来看,命题者都把作品的主旨定位在表现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同情和关注上,我认为是有失偏颇的。纵观全文,我觉得表达对童年美好回忆的珍视可能才是作者主要的意图。

让我们从部分选文中被删节的文字来入手。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此时我已经是懂事的中学生了……饶有兴致地看上一阵子……哪怕是易卜生和莎士比亚,也不能使我这样成百上千次看个不够。这一段话写出了快手刘的表演对巨大的吸引力,几乎可以用魔力来形容,这种魔力甚至超过了世界著名剧作家的作品。我想,经历过童年、少年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正如当今的中小学生对电脑、游戏的痴迷一般。而这样的经历是永生难忘,且是异常美好的。鲁迅在小说《社戏》最后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就与之相类似。

《快手刘》原文的最后一段是这样的:随后只剩下我和从窘境中脱出身来的快手刘……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一下。对啊,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一把呢?单单是出于同情么?他肯定不认识我,作者这么说,也就是说在快手刘看来,我只是一个旁观的路人;但在看来,快手刘是我童年中最美好的回忆,我之所以出手相助,也许更是为了让这份美好永远保留在脑海里。

文章里一段过渡性的文字也值得思量: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卷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蓝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这里,作者把快手刘和外婆、挚友、妈妈的卷发、遗失的书等事物并列起来说,显然是将快手刘当作已经失去的童年生活的一个部分,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寄托。如果说文章的主题是为了表现对快手刘为代表的小人物的同情和关注,那么这些形象并列放在这里也就失去了意义。

再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体裁。2004年的《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把它收录在冯骥才散文两篇里;而2006年的《小小说选刊》也将其收录,那它自然也可以归入小说之列。这充分说明了现代作品在体裁上的模糊性,用传统的四大家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来划分文学作品未必都适用。然而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它是一篇写人记事的作品,这一点毋庸置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e0ea52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