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富的社会心理态度分析

2022-04-08 17:2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仇富的社会心理态度分析》,欢迎阅读!
社会心理,态度,分析,仇富的

仇富的社会心理态度分析

[摘要]我们都知道,社会仇富的态度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它不断威胁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正常运行以及民众心理的健康,所以这一种社会性的仇富态度必须及时转变。而这一种转变并不只是民众改变一下态度观念,事实上,缺乏客观社会变化而单方的态度转变的是危险且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的“富人”也应审视自身,改变非正确社会行为,承担起对于整个社会的责任。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理论角度来分析产生这种仇富心理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仇富 态度 分析

“仇”是与恨紧密相连的一种惦理反应,而恨无非是对本身之痛苦之源的一种心理感应。它包括嫉妒心与复仇心,前者即本身与社会他人的优劣相比所出现的一种逆反感;而后者则是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和该伤害所造成的痛苦或者是对有意伤害自己的人所产生的也有意给他以伤害的心理。

前不久,26岁的浙江东阳女富豪吴英被刑拘,使一个民营企业创富的神话归于破灭,据传,她的个人资产已高达38亿,她在东阳当地却是一个“社会慈善家”,捐款动辄上百万。不过她的个人生活也相当奢侈,她的一辆轿车价值就三四百万。一边是富豪们的挥金如土,一边却是社会底层的严重贫困。在这种情景下,公众的仇富心理在所难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巴克认为,态度是对待任何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他认为态度是一种观念、意见等主观意识的东西,而观念、意见等属于情感体验的范畴,情感是态度的核心。而当下社会强烈的仇富心理正是一种对待富人、对待财富的态度。

社会仇富的态度是一种心理倾向,通过人们对待财富和富人的外部行为。当前社会,每当遇到不公时人们一般都倾向于站在贫穷者的立场,而首先反对的便的富人。从杭州富家子弟飙车案到“京城四少”的争斗,不管是舆论还是民众,都把矛头指向了为富不仁的社会财富拥有者。这种行为都体现了当下社会仇富的一种态度。

人们的这种仇富心理具有对象性。态度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必定有刺激物激起,这个刺激物就是态度的对象。在仇富的社会态度中,所谓“为富不仁”的财富拥有者便是仇富的对象了。 仇富态度结构

根据迈尔斯的分析态度结构理论,即态度的ABC结构,我们可以从更深层次上了解社会仇富态度。

1.认知成分。这是由个体对某一类社会事物性质的笼统认识而形成的一种心


理印象,即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信念和看法。教育和舆论的影响,人们一般会认为“为富而仁”是富人所应有的行为,而媒体经常曝光出众多“为富不仁”现象,这就造成了人们对富人这类人的模糊统一认识。

2.情感成分。这是个体对某一社会事物是情感反应,带有浓厚的情绪倾向,反映了一个人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情绪体验。在面对某些富人的非道德甚至非法行为后,人们总会对这一人群产生一种恶感的情绪,而这种厌恶感就是社会仇富态度的核心。

3.行为成分。这是个体对某一类社会事物的外显反应或行动。它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产生的,是个体对态度目标采取行动的必然结果,反映了个体对认知对象所持有的行为倾向。正是由于近年来优先致富的一群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种种不正确、不道德的行为,人们才对这种社会现象产生了一种外显反应,即对富人的仇视、厌恶的心态。 原因分析

任何态度的形成与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条件。认知是个体态度结构的基础,人们对自己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认知观念主要源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通过逻辑推理而形成。下面主要从个性心理和社会群体组织来分析一下仇富态度形成的原因。

1.个体心理特征。社会所给予的奖励或惩罚对人们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这种影响反映在个性心理特征上。如果一个人智力和个性得到了全面和谐的亦然。在社会仇富态度方面,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即社会公平正义、法律道德、媒体的报道、舆论导向等方面,都对人们个体心理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个性心理特征又对这种仇富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2.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个体参与的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对态度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许多人建立了新的态度,是因为面临一个新环境,加入了一个新群体与新组织,其态度与行为就要受到此群体的共同行为准则的影响和制约,作为群体成员必须共同维护和遵守共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采取一致的态度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尽管有部分人或许并没有亲身经历或体验过“为富不仁”的事件或行为,甚至对富人也并没有多少了解,只是因为社会舆论是如此的态度而建立了仇富态度。另一种情况就是,个体为了能够迅速融入一个团体或组织,而不得不认同该组织的仇富观点,如此循环往复,仇富的态度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直到被整个社会普遍认同。 态度的转变

我们都知道,社会仇富的态度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它不断威胁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正常运行以及民众心理的健康,所以这一种社会性的仇富态度必须及时转变。而这一种转变并不只是民众改变一下态度观念,事实上,


缺乏客观社会变化而单方的态度转变的是危险且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的“富人”也应审视自身,改变非正确社会行为,承担起对于整个社会的责任。

1.减少仇富团体,其最好办法就是合理分配收入,减少低收入人群,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与主导作用的发挥、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完善税收制度,合理利用税收杠杆,调节过高收入。

2.富人改变“为富不仁”的行为,首先要合法致富,文明消费,其次要积极回馈社会,热心慈善事业。

3.全面宣传法。一般的,要求个体改变态度,既要进行积极方面的宣传,也要进行消极方面的宣传。即要把正反两面的宣传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态度。而当前,特别是我们的媒体都只注重“为富不仁”事件的报道,不断激发民众的仇富心理,忽视问题的解决。在我看来,媒体一方面应当对此类行为据实报道,另一方面应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是片面的仇富,甚至要让富人们逐渐改变观念和行为。

附录[参考文献]

[1]邵远红,2010《新时期我国社会仇富现象的社会学解读》,安徽大学 [2]朱敏,2011《中国人仇富心理及其动机分析》,南京师范大学 [3]俞国良,2006《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8eb0dd6f1aff00bed51e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