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和洪洞地区春节习俗探析

2023-05-02 03:0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山西运城和洪洞地区春节习俗探析》,欢迎阅读!
洪洞,运城,春节习俗,探析,山西

山西运城和洪洞地区春节习俗探析

概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人们对春节的期望值更加上了一个台阶,年味儿变淡了、过年没意思等想法充斥着人们的思想。春节这一传统大节原汁原味的传承受到了极大挑战。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得到确立。人们换桃符,燃爆竹以避山臊恶鬼饮椒柏酒以祈免除百病,并合家团聚,共祝新年的来临。

一、运城地区

大年初一第一件重大的活动就是凌晨点旺火接神。接神时,男性家长率几个子孙端上事先摆好的供盘香表,到院中点燃旺火,众男子磕头叩首接神。天亮后祭祀神位和祖宗。家长带领全家依次给各神位点蜡、敬香、摆供、敬酒,三跪九拜。设在院中的天地神谓之全神,神龛上书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供品最丰富。晋西北地区,习惯摆五盘炒菜、五盘凉菜、五盘干鲜水果、五盘油炸小吃、五盘特制花馍,取五福来临之意。祭祖毕,当场按辈分大小,晚辈依次向长辈拜年。拜年是春节活动中重要的习俗。拜年可分为家拜、近拜、远拜等形式。家拜是一家人中小辈给长辈磕头,如今多数地方是鞠躬行礼。近拜是给本村未出五服的长辈拜年,进院要先拜神祖,然后给长辈磕头。远拜是本村亲朋好友间的互拜。正月初一禁忌颇多。说话都说吉利话,做事要特别小心谨慎,忌打碎碗碟。万一失手打碎碗碟,不要说话,悄悄将碎片捡起来扔到井里或窖里,意为破财不外流。如今,无论年节或平时,遇到失手打碎碗盘的,都会不失时机地说几声岁岁(碎碎)平安

万荣农村视初二为鬼节,《万荣县志》载:二日,新丧之家,亲戚咸来烧纸,女家特送锞串悬门首,邻里皆送锞纸,名曰首节有的人家因不忍搅扰对新丧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停止拜年,今万荣县人初二仍不出门拜节而在家祭祀。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称之送穷节。晋南民间传说古代颛顼时期,闾中生下一男孩,穿上新衣就哭闹,不是撕破新衣就是故意在屎尿中打滚,人皆呼其为穷子所以晋南有些地方在这天掏院厕将粪送出门外,送穷子过了初五,春节期间所有禁忌开始解除。破五以后人们开始干活,过年的气氛日渐稀疏,五日年下即是指此。

二、洪洞地区


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过年在洪洞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但怎么种过法,恐怕就有地方特色了。在洪洞,广义的过年可以从腊月二十三算起,到来年正月二十才算结束。从腊月二十三到年三十是筹备阶段,打扫、购物、蒸白馍、炸油食,还要给长辈、亲戚送年礼物,可以说,家家忙的不亦乐乎。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家家都要送灶也就是举行送灶王爷上天的仪式。灶王爷上天后,会把这家人一年来的所作所为向天宫汇报,作为玉皇大帝对人间赏罚的依据。人们希望灶王爷多为人们说好话,多为人间谋福祉,所以,送灶的对联就约定俗成,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据说,灶王爷爱吃甜食,人们送灶时就献上许多甜点糖果,灶王爷吃了就粘了嘴,上了天就不会说人间的不是了。

大年三十又叫月尽。天黑时分,家家吃过隔年扁食(饺子的别称)人们就开始守岁,有的一晚上不睡,为的是天长地久,益寿延年。如今,春晚年有,守岁自然变成了看电视,春晚不过,谁家也忘不了,一过十二点,爆竹齐鸣,烟花绽放,意为接神,把腊月二十三送上天的爷爷接回来,开始一年的新生活。大年初一,这是过年高潮阶段的开始,挂红灯,贴春联,各地大同小异。在农村,一大早,先以家族为单位到本家尊长家里上神袛(在绢布上按辈分排列本家族列祖列宗,大多只写名讳,也有有画像的),就是共同祭祀祖先,然后祭过各位家神、家亲,吃过饺子,就开始拜年,从长辈到晚辈,依次参拜。尤其是新娶的媳妇,往往在本家嫂子的陪同下,向长辈拜年,一路上,年轻人,小孩子,不停地嬉闹,要糖块,开玩笑,嘻嘻哈哈。初二,一般有两项活动,一是外孙到姥姥家拜年,二是娘家的小弟弟小妹妹为第一年出嫁的姐姐祝节时要带上去多年食。过去媳妇在婆家规矩很多,刚到婆家,一举一动都不自在,话不敢多说,饭不敢多吃。所以祝节主要是娘家给姑娘送些零食,以便独处时垫吧点。初三,女婿要到丈母娘家拜年,也叫吃三顾三。现在,不仅女婿吃,闺女外孙也一起吃。过去可不行,初五以前,嫁出去的姑娘不能到娘家去,说是不能见娘家的神袛,见了就让娘家人晦气。其实这都是男尊女卑思想在作怪。五,俗称破五,一般不出门,日出之前,要清扫室内外,并把垃圾倒在远处,称作扫穷送穷;上午饭要吃窝窝头,称作吃穷窝窝;两个规矩都是要送掉穷根、吃掉穷根。下午日落之前,家家都要把神袛神像祭拜后,收藏好。到此,过年的高潮阶段才算过去。

这些习俗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在桥东村走访调查时,村民说村里以前每年必组织地灯所谓的地灯也是迷宫的一种用麻杆,也就是


玉米杆做迷宫的另外每隔一截就在迷宫的下面放上个煤油灯碗,记的那种灯碗很小巧精致,因为地灯属于开放式的,所以有时候就有人就在里面转的出来会带走,以至到后来只能削萝卜做灯碗了。地灯有进出口,只要进去就只能瞎转了,很多小孩子转不出去就会顺着的空隙钻出来,这种民俗很悠久,而现在有十来年没组织过了。而年轻人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比如用发E-mail、短信息、打电话等方式代替登门拜年,对一些传统的文化和活动开始淡忘和忽视;中老年人则比较重视这个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尤其是三世或四世同堂的家庭,他们认为人多有节日的气氛,在农村这一点很明显。

从这些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人们对春节的期望值更加上了一个台阶,年味儿变淡了、年没意思等想法充斥着人们的思想。春节这一传统大节原汁原味的传承受到了极大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4e631c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