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开题报告】

2022-12-19 09:1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跨文化,开题,视角,诗歌,翻译



开题报告

英语

诗歌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

Poetry Translation in the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外国诗歌的译介,对中国文学的意义,比其他体裁的外国作品之译介,要更为独特一些——它给中国文学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它促生了中国新诗,将诗歌这一体裁,从中国传统的旧诗中解放出来,从诗体、语言以及内容素材等方面,赋予了中国诗歌前所未有的自由,使得中国的诗人们能够以当下的语言,写出当下的情感和思想,使得诗歌更具历史感和生命力。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是时代、历史和文化沉淀的结晶,中西皆然。诗歌不仅

融聚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以最精练的语言形式,将现实与理想、时间与空间、感情与理智、情趣与教育融于一体,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国诗歌发展到近代,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新学之诗”,以音译新词汇入诗,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为诗歌开辟新意境,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提倡“我手写我口”——这些均未能使中国诗歌摆脱困境。究其根本,还是由于诗体和语言的局限。说到底,文言是极少数知识分子所拥有的语言,不能普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仍以古旧、少数得有些贵族化的文言作为写诗的唯一语言,无异于否定人们日常操持的语言,否定世俗生活的意义——这样的诗歌自是没法走远。回顾一下我国古代文学史,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了所处时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人也写诗,但为何词更兴盛?元人也写诗词,但为何曲更兴盛?明清人也写诗词曲,但为何小说兴盛?最主要的原因是语言的使用。因为宋词的语言要比唐诗通俗,元曲的语言比宋词通俗,明清小说的语言比曲更通俗,已经基本上是白话了。

胡适在国内外多种场合用“文艺复兴”来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实质,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彻头彻尾的文艺复兴运动”。胡适及其同道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但丁等人提倡以俚语土语代替拉丁文,两者本质何其类似。而同时,他们也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 表情达意的工具,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白话入诗与文艺复兴的俚语土语入诗




一样,给社会带来了“思想的解放和思维方式的解放”。正如胡适所说,白话入诗表面上虽然是个形式问题,但语言的形式实际上又决定了诗歌的内容:“五七言八句的律诗,绝不能容丰富的材料,二十八字的绝句绝不能写精密的观察,长短一定的七言五言绝不能委婉达出高深的理想与复杂的感情”,只有语言文字的革新和诗体的解放,“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

近代“诗界革命”的失败说明,“内部的改良和革新不可能复现中国诗歌的唐宋荣光”。中外诗歌发展的历史说明,要使中国诗歌朝着符合时代要求和民族审美的方向继续前行而“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季羡林语)。胡适身先士卒,以译诗为主要手段,在白话入诗和诗体解放两个方面作了尝试,前所未有地革新了诗歌语言工具和传统诗学观念。这种尝试也使得诗歌从贵族化走向了大众化,扩大了诗歌的创作群体和受众群体,为诗歌注入了更多的生命力。

二三十年代是新诗诗体建设最重要的时期,此间,也是意象派运动持续发展的时期。中国新诗从意象派那里吸取了不少理论支持。意象派激进诗人在19154月出版的《意象主义诗人》序言中,规定了自由诗的创作法则,其中有一些对新诗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比如:“运用日常会话的语言”、“一个诗人的独特性,在自由诗中,也许会比在传统的形式中,常常得到更好的表达,在诗歌中,一种新的节奏,意味着一个新的思想”、“在题材选择上允许绝对的自由”,等等。

意象派对“自由体”、“日常语言”的推崇,影响了中国新诗的先驱们对诗体和语言的看法及实践;“题材选择上允许绝对的自由”,对世俗生活的肯定,也促进了中国新诗的平民化倾向。

新诗诞生之后,由于这一形式的不成熟,曾有很多人对新诗诗体持有怀疑态度,认为“自由体”过于散漫、直白,没有诗味。闻一多还曾提出新格律体,提倡在形式上赋予诗歌以“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意在约束诗歌中漫无边际的情绪、情感。但主流观点仍然是认可“自由体”的。郭沫若提倡以情感节奏代替外在节奏;戴望舒提倡不加修饰的“散文美”,认为外在的形式反而会破坏诗意;废名认为,新诗的形式是散文化的,内在则是诗歌,旧体诗恰恰相反,外在形式是诗歌,内在却缺乏诗意,是“散文的”。

之后,诗人们对外国诗歌更关注内在质地,而非外在形式,从而带动了西方的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乃至现代主义等诸多“主义”和“流派”在中国的滥觞。这其中,最成熟的例子当属“九叶诗派”对外国诗歌及诗论的借鉴。从里尔克、艾略特、奥登等人身上,一些技巧、观念、理论被移植进来,比如里尔克对世界的沉潜观察与细微刻划,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1048c03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4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