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药药动学的方法以及相关理论

2023-03-13 08:2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研究中药药动学的方法以及相关理论》,欢迎阅读!
中药,以及,理论,方法,相关

研究中药药动学的方法以及相关理论

摘要】 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动态规律,在西药新药设计,优选给药方案,改进药物剂量,为临床提供高效、速效、长效、低毒、低副作用的药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是在西药药物动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主要研究中药有效成份、单方及复方在体内的转运及代谢变化过程。 【关键词】 中药动力学 动态规律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当今中医药发展现代化的趋势下,对中药及其复方的研究不仅是在体外寻求其化学物质基础,而更应深入探讨其在体内的经时过程,定量表达复方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与变化,即进行中药药动学的研究。中药药动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助于动力学原理和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有效部位、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和量-效关系。

近十年来,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已逐渐成为中医药理论研究的热点。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可分为实验动物药物动力学和临床药物动力学两个阶段、已有的中药复方药动学以实验动物药物动力学研究为主,着力于研究中药药理、新药开发、质量控制、安全有效等主要问题,建立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检测方法、药理效应法、效量半衰期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中药本身特点的科学的中药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规程,为临床药物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则刚刚起步。在实验动物药动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药动学直接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在人体内的药动学。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是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药学新领域。中药药物动力学主要是研究中药单体、单方、复方在体内过程动态变化的规律,用数学方程式和药物参数来表达应用,指导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有效单体不明确,血药浓度低,检测方法欠缺。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不同于传统的药动学的研究,由于复方中含有多味药,多种化学成分,故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近年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中的血药浓度法、生物效应法、药理效应法、毒理效应法、中药胃肠药动学、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1、血药浓度法

该法与化学药物的药动学研究原理、方法相似,通过测定中药及复方中一个或几个已知成分在体液中的浓度,使用相关软件计算各种药动学参数,拟合药-曲线,确定药动学模型,以此来反映中药及复方的药动学规律,在中药药动力学研究中,血药浓度法相对于生物效应法来说比较严谨、精确,其理论体系比较成熟,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分布状态及代谢途径等。但对于复方,由于其化学成分非常复杂,以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化学成分为检测指标,测得的药动学不一定能代表整方的体内过程。因此采用血药浓度法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成分,我们认为指标成分应具备以下特征:是复方的质量控制指标,能代表复方的主要药效,进入体内的浓度与复方药效之间存在的密切的量-效关系,并且在作用位点的浓度相对较高等。此外,中药复方的药效是其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综合作用的结果,血药浓度法可以同时对主要成分及其代谢物进行研究,能够获得比较全面的体内动态信息。 2、生物效应法


中药复方由于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明确以及体内作用机制不清等特点,难于选择明确的指标成分进行药动学研究,所以在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早期,多采用生物效应法,即以复方的总体生物活性效应来估算该方在体内的大致过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3、药理效应法

反映的是复方的整体药效动力学过程,体现了中药复方配伍的整体性,所得参数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但中药复方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以某一药理效应为指标的药动学过程并不能代表整个复方,如分别以解热、发汗、抗炎、抑制胃肠蠕动为指标研究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及桑菊饮4个复方的药动学规律,发现不同指标测得的药动学参数有较大差异,因些选择合适的药理效应指标是该法的关键,原则上应是该药的主要作用,与临床适应证一致,并且应直观、灵敏、可定量测定。

4、毒理效应法

本法将药动学中血药浓度多点动态测定的原理与动物急性死亡率测定药物蓄积性的方法结合起来,即用多组动物按不同时间间隔给药,求得不同时间的体存药量百分率,以时间对体存百分率变化进行拟合和估算毒效动力学参数。以动物急性死亡率为指标,剂量大于临床实际用量,第一次用药如引起组织器官损伤,在第二次用药时机体可能还未恢复正常,动物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导致药动学参数变化,因而该法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5、中药胃肠药动学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在胃肠道内的动态变化是机体对药物的最初始作用,并影响到以后的全过程,因此,首先研究复方在胃肠道内的动态变化,更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中药在胃肠道内的代谢和中药复方制剂各有效成分在胃肠道的相互作用,是影响该制剂生物利用度、疗效各安全性等的重要因素,并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复方有效成分在胃肠道内溶出、吸收、代谢动力学、药动学影响因素、胃肠道内综合变化模式的研究等。

6、血清药理学

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是首先给动物服药,然后取其血清作为药物源进行药理学观察。粗制剂和复杂的成分经过消化已吸收分布,代谢排除等体内过程,再取含药的血清进行药理实验,比较接近药物体内环境中产生药理作用的真实过程,适用于中药,特别是复方进行药效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可进行血清药化学及药动力学的研究。经过体外的煎煮或其他制备过程,再经口服以后在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有的是药物本身物质发挥作用,有的是经过肝脏代谢的产物发挥作用,有的是通过第二信使间接起作用。因此,以中药粗提物的体外实验结果来评价药物的体内效应是不客观的也是不确切的。而含药血清能更好的反映药物在体内环境中产生药理效应的真实过程,在理论上更具科学性和真实性。用含药血清进行中药药效作用的观察、研究,增加了中药药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有利于从细胞水平上探讨中药的作用机理。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中药化学、药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科学的共同努力,对中药及其复方药动学进行系统研究,建立符合中药特色的药动学研究模式,以促进中药现代化进程,提高中药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defbbd6cb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