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改变性格偏激学生的行为习惯

2023-01-18 21:39: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如何改变性格偏激学生的行为习惯》,欢迎阅读!
偏激,性格,习惯,改变,行为

浅谈如何改变性格偏激学生的行为习惯

摘要:发展。“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班主任引导家长教育同盟共向,可以削减甚至扭转不恰当的家庭教育给学生的负面作用。班级里小组合作,让有缺失的家庭教育下性格偏激的学生找到归宿感,他们也会因为要维护小组荣誉,主观上也会做出一些改变。这样有效的的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朝正面发展。

关键词:家长教育 同盟共向 削减扭转 正面发展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班主任引导家长教育同盟共向,可以削减甚至扭转失败的家庭教育给学生的负面作用。班级里小组合作,让失败家庭教育下“特别学生”找到归宿感,他们也会因为要维护小组荣誉,主观上也会做出一些改变。这样有效的的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朝正面发展。

家庭教育有缺失,会导致学生的性格偏激,思维,行为习惯游离于学校规则之外,如何去改变他们呢?

首先,厘清这些性格偏激的学生的类型、家庭状态、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的原因。

第一种类型:父母离异,跟着母亲,母亲弱而不自强,常在儿子面前说父亲的不是,龚金俊就是在这种家庭中长大,表现出的行为习惯就是偏激、粗暴、学习习惯不强,不做作业,不服从也不配合小组长。第二种类型:家长本就是不太讲理,蛮横之人。孩子从小在家长那儿接受的教育就是耍横,就长成了横的毛坯。杨喜龙就是这样的环境中长成的。表现出的行为习惯就是混,横且藐视老师。第三种类型:父亲在外务工,母亲过于溺爱放纵孩子,儿子长大,个头长高后母亲管教不住。许祥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就是不做作业,经常迟到,无法按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校。家访多次,也没有什么改变。


其次,要想教育好这些“特别学生”,要抓住契机,从教育家长入手,深层次的改变家长某一方面的教育理念,让家长做学校教育的同盟共向者,配合学校教育来改变学生。

一,协调学生家庭关系,让家庭教育回到正常轨道。一个周五的晚上,龚金俊和父亲发生口角,激烈争执,惹怒父亲,父亲抓住一个重物砸向他,然后叫他滚。冬天的夜里,他穿着单衣就滚了,身上也没有钱,然后就失踪一天一夜。虽然是周末,我知道这个事后,发动所有力量寻找。最后qq联系上他。他伤心地对我说“:老师,我要是躲的不快,就被他砸死了呀!”妈妈长久的怨恨,对着儿子倾泻,让孩子从小心里埋下了父亲是恶人,坏人的形象,再加上父亲脾气暴躁,不会沟通,儿子就更不会听父亲,少长大就跟父亲对着干,这样更容易走歧路。这种情况下,我就要帮他们协调家庭关系,让家庭教育回到正常轨道。我跟孩子说“:爸爸砸你时肯定是故意偏了角度砸的,只是吓唬你,绝对不会砸到你的。爸爸虽说脾气不好,但是他一直负责任的养育你,他肯定是爱你的呀!”这样反复跟他说,他才放下心思回家。事后,我把他妈妈请到学校,从女人的角度理解她,从母亲的角度批评她在孩子面前中伤孩子父亲,是在害孩子。母亲认识到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答应改变自己。我跟孩子的父亲电话沟通,请父亲在儿子面前要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不必要的矛盾发生。这样经常跟他们沟通协调,他们的家庭教育就慢慢回归正轨了。孩子的偏激也有所缓解,直至初中毕业,没有过激的行为。

二,把错误的教育可能带来的后果,提前让家长明白,促进家长的改变,家长成长带动学生教育回归正常轨道。杨喜龙是个有恶力倾向的学生,平日里大家都不敢惹他。以前的班主任也提醒我,他的家长以前是跑社会的,蛮横,让我注意些。平时有什么事都是他妈妈来学校交流的。一次上语文课,杨喜龙把书立起来躲着玩手机,我一边讲课一边走过他身边,不经意拿走了手机。下课后,他追我到办公室,一把夺过我的包,从包里抢走了他的手机。我当时忍住怒气,把他父亲请到学校。我轻言细语问他,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社会的发展让这位父亲明白,只有读书,才有前途。我先肯定了家长的认知,然后就上课玩手机影响学习,和家长达成共识。再把杨喜龙抢夺包的情景,用语言再现,强调了一个“抢”字,强调这样的性子,延展下去走歪路是必然性。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


做个读书人,一方面又言传身教,让孩子轻贱教育,轻贱教师。到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会导致的严重后果,才认同老师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承认错误。达成教育同盟共向,孩子从此收敛了很多,在校期间再没有大的欺凌事件发生过。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促成小组间的亲密融洽关系建立,来达到帮助特别学生的改变。固执的许祥就是在小组评分奖励机制中改正了迟到欠作业的习惯的。小组长马永仪是个漂亮活泼可爱的女孩,加上许祥和另外2名女孩组成一个小组。别的小组长带不动许祥,但许祥听马永仪的安排。他们小组排名在前面,组长就一直管着许祥不扣分,放学后组员分班打电话督促他完成作业,早上邀他一起上学。这孩子慢慢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对性格偏激孩子的教育,因为要改变原生家庭的认知和习惯,过程会比较艰难。需要勇气,耐心,担当和谋略。只要对孩子有爱心,教育上不放弃,不抛弃他们,家长学生会愿意改变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ceb9c25f2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