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

2022-08-18 09:1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欢迎阅读!
三言二拍,唐代,诗人

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

摘要】:三言二拍是明代通俗小说的代表,代表了明代通俗小说的最高成就。三言二拍中,描写到的唐代诗人也有好些篇目,但是由于篇目少,对它的研究也是比较少。其实这些唐代诗人形象和唐代文学中记载的唐代诗人形象,大体上相差不大,但由于作者本人的原因以及受到时代的影响,他们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三言二拍 ;唐代诗人;世俗;神秘;道德劝诫;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选题的意义

近些年来,关于三言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是这些研究中,并没有将诗人这类形象单独抽出来,如《论三言二拍的士人形象》、《冯梦龙三言中文人形象研究综述》、《论三言二拍世俗文化家园中的文士角色扮演》等,但是这些论文对三言二拍士人中的唐代诗人的研究少之又少,有一部分原因是三言二拍中写到唐代诗人的篇数较少,但篇数少不等于不存在。其实,三言二拍的唐代诗人与唐代文学中记载的唐代诗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本文将“‘三言二拍’”的唐代诗人形象作为本文论题,旨在揭示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与《唐传奇》中的唐代诗人形象的变化,探究其变化的原因。 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三言二拍是明代拟话本的代表作,它代表了明代通俗小说的最高成就,对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进行研究,可以丰富三言二拍的人物形象研究,加深对唐代诗人的了解。本文是对前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其意义和价值在于:丰富中的人物研究,为后世的研究提供方便。 三、《唐才子传》中的唐代诗人 (一)英雄出少年

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一点也不假。被称为初唐四杰的诗人王勃,20多岁时,就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句,直到今天还被人广为流传。骆宾王,七岁能写诗”[3],《咏鹅》是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孟浩然,少好节义,诗工于五言;李贺,七岁能辞,名动京邑。这些唐代诗人,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惊人的能力,写出了不朽的诗篇,正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

(二)爱国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一直处于正统的地位,文人接受的是儒家入世的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们的抱负。在《唐才子传》中的唐代诗人,他们大都心系国家。他们自幼饱读诗书,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如李白,孟浩然,白居易等。 四、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 (一)世俗的唐代诗人

《警世通言》第九卷《李白仙醉草吓蛮书》写到唐代诗人李白,李白生得姿容秀美,有飘然出世之表,贺知章称他谪仙人。他很有才华却流连诗酒中,考取科举时受尽杨国忠高力士之气,等到天子因为不认识高丽的蛮书而诏他进宫,他对皇帝是心存埋怨的,他推辞自己是布衣,无才无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心胸也是像普通人那样狭隘。进入宫中,他仍然心中不爽,臣因学浅,被太师批卷不中,高太尉将臣推抢出门,今有番书,何不令试官回答,却乃久滞番


官在此,臣是批黜秀才,不能称试官之意,怎能称皇上之意?直到皇帝让他不要推辞,他才解读番书。可见李白也是具有普通人的傲气。 (二)充满神秘的唐代诗人

冯梦龙把唐代诗人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完美,在《唐才子传》和《中国历代著名作家评传》中皆没有写到他们世俗化的一面,但是冯梦龙不仅仅将唐代诗人世俗化,而且还给他们蒙上一层神秘化色彩。

王勃在外闲游,遇到的是貌若神仙的老叟,这个老叟告诉王勃,洪都阎府君想做《滕王阁序》,让他前去献赋,可以得到数千财物,并且能够垂名后世。这个老叟一阵清风就把王勃送到了洪都。在《唐才子传》中记载: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历史上记载王勃是去探望他父亲,路过南昌,有幸参加都督阎公的宴会。而三言二拍中则描写成是有神仙告知,并在一瞬间送王勃到洪都。关于王勃写《滕王阁序》,最早将这种传说记录下来的是五代时王定保的《唐摭言》,后代以传说入史,经过不断发展,传播,基本定型。而冯梦龙将王勃写成了神人,给这个传说蒙上了神秘色彩。 (三)唐代诗人形象充满道德劝诫色彩

受各种因素影响,冯梦龙在三言中的唐代诗人又添上了一层道德劝诫色彩,使他们散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萧颖士是唐玄宗时期的文学家,他学问广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可是这样的人也有自己的缺点。《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徐老仆义愤成家》写到萧颖士和仆人杜亮的事迹。萧颖士性子严急,像一团烈火,所以杜亮经常遭到萧颖士的毒打,可是杜亮却甘心受受这样的责罚,甚至他的兄弟杜明撺掇他离开萧颖士,他是这样回答的那爵位乃虚花之事,金银是臭恶之物,有甚稀罕。当然,最后这个杜亮被萧颖士打死了,但是这也赢得了萧颖士的认可。这个传说放在入话中,目的是运用这个故事来劝诫世间那些为奴仆的,也学这般尽心尽力帮主人做活,传个美名,莫学那样背思反噬,尾大不掉,被人唾骂。冯梦龙将萧颖士打奴仆的这样一个故事,加以改编,便形成了一个劝诫后人的故事,将这些唐代诗人带上道德劝诫的色彩。通过这些世俗的故事,达到惩恶扬善、教化世人的目的,这也是作者改编三言二拍的初衷。 结语: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三言二拍的唐代诗人形象及其变化。而从这些人物形象的变化,我们又可以看到变化背后的原因。时代和作者的因素,使得唐代诗人展现出更加真实的色彩,闪烁着熠熠光辉,在三言二拍人物形象研究当中,它亦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历史的尘埃无法掩盖他们身上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吕慧鹃.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十九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2]程丽群.论三言二拍中的士人形象[D.南昌:南昌大学,2005. [3]王昕.漫说三言二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bcc6a95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