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亚龙湾旅游相关文献综述

2022-04-16 22:20: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亚亚龙湾旅游相关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亚龙湾,三亚,综述,文献,相关

亚龙湾旅游相关文献综述

12亚龙湾旅游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与三亚亚龙湾旅游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主要为中文文献。根据文献探讨的主要问题,可以将文献主题概括为3个方向:亚龙湾形态研究、亚龙湾发展与管理模式研究、亚龙湾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1.2.1 亚龙湾形态研究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杰弗里。沃尔教授将“度假地形态学(Resort Morphology)”这一称谓引入中国,并对三亚的4个海滨旅游区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1]。沃尔教授注意到了天涯海角、亚龙湾、大东海和海坡在形态上的不同,并考察了不同形态对于商业住宿设施的分布、类型、数量以及雇佣结构的影响,但没有揭示度假区形态对度假设施消费水平和经营绩效的影响。刘俊,保继刚2007)选取两处中外典型案例地——三亚亚龙湾度假区和印尼努沙杜阿度假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成功开发的综合型海滨度假区在形态规划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特[2]。刘俊,马风华(2008)在现场踏勘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3个度假群落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土地利用及形态方面存在显著不同。亚龙湾是综合封闭型海滨度假区,大东海属于城市海滩型度假区,海坡属线性开放型度假区。不同的度假区形态和外部环境对区内旅游设施的消费档次和开发效益产生了直接影响,亚龙湾内的度假消费档次最高,大东海和海坡次之,度假区开发模式和规划控制力度的不同可能是造成度假区形态差异的重要原因[3]

1.2.2 亚龙湾发展与管理模式研究

刘俊,保继刚2008)通过长期深入的案例调研,在掌握大量翔实的历史信息和访谈资料基础上,廓清了亚龙湾模式的核心特征,即企业主导开发、政府有限介入、政企沟通合作;同时指出了亚龙湾模式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讨论了亚龙湾模式对于亚龙湾成功开发的作用及其适用性[4]。刘俊(2010)在大量田野调查和对关键信息提供者深度访谈的基础上,从度假区地方政府介入程度及方式、土地管理、招商引资、开发水平和绩效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亚龙湾度假区是企业主导下市场化发展模式,而银滩度假区则是地方政府主导发展模式,以后者为代表的过度行政化治理结构是我国现阶段海滨度假区发展的制度特征[5]。陈钢华,保继刚2013)进行了亚龙湾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的系统讨论和理论解释,指出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模式经历了由“政府主导”模式到“企业主导”模式再到“政府主导、企业配合”模式的转变,并明确指出开发模式的变迁存在路径依赖。文章在探讨理解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两种不同进路的基础上,采纳“道路分岔口”的进路,并整合制度费用理论,提出了解释开发模式变迁路径依赖生成机制的基本命题,并进行了验证[6]王艳2015分析了北海银滩和三亚亚龙湾的自然环境差异、演变过程和空间格局的差异,对不同类型的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出了建议[7]

1.2.3 亚龙湾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刘俊,楼枫烨(2010)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发现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到社区传统文化、就业心理、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六盘村社区相对保守的就业心理和落后的受教育水平是其在旅游大开发进程中日益边缘化的重要原因。在没有外来制度干预下,社区就业心理转变和就业能力提高都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六盘村社区在旅游大开发过程中日益边缘化的趋势难以改变。


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对海南少数民族社区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转变过往以“度假酒店+ 地产+ 高尔夫”的飞地旅游发展模式,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扶持以本地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社区旅游项目,为少数民族社区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技术援助和利益保障机制,使作为利益攸关方的东道社区能够有效获得旅游发展带来的利益[8]。周毅飞(2016)分析了亚龙湾旅游业的现状,基于亚龙湾地区的地理优势、旅游资源等现状,对亚龙湾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建议[9]

参考文献:

[1]沃尔.旅游地形态学:西方概念和在中国的运用[A].保继刚,潘兴连, 杰弗里·沃尔.城市旅游的理论与实践[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刘俊,保继刚. 综合型海滨度假区形态规划研究[J]. 热带地理,2007,04:369-374. [3]刘俊,马风华. 三亚海滨度假区形态及经营绩效比较研究——亚龙湾、大东海、海坡案例[J]. 旅游论坛,2008,05:231-235.

[4]刘俊,保继刚. 三亚亚龙湾度假区开发管理模式研究及启示[J]. 旅游学刊,2008,01:13-18. [5]刘俊. 海滨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三亚亚龙湾和北海银滩度假区案例[J]. 文地理,2010,04:115-119.

[6]陈钢华,保继刚. 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其生成机制——三亚亚龙湾案例[J]. 旅游学刊,2013,08:58-68.

[7]王艳. 城市型滨海旅游目的地和度假区型滨海旅游目的地比较研究——以北海银滩和三亚亚龙湾为例[J]. 旅游论坛,2015,04:65-70.

[8]刘俊,楼枫烨. 旅游开发背景下世居少数民族社区边缘化——海南三亚六盘黎族安置区案[J]. 旅游学刊,2010,09:44-50.

[9]周毅飞. 亚龙湾旅游发展前景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1:14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a85634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