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优秀教案

2022-08-21 07:0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湖心亭看雪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湖心亭,优秀教案

12* 湖心亭看雪



西湖很美——春天,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日,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在那个冬季,张岱率领咱们一路去湖心亭看雪。



1.积存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等。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明白得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和消极避世的意绪。



一、新课导入

冬季最温暖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而来,从每一个点上摩挲着咱们,感化着咱们,让咱们享受烈火、静穆、自由。啊,下雪,真好!让咱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朗诵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崇祯(chóng zhēn) 是日更(gēng) ..

一小舟(ná) 衣炉火(cuì) 雾凇沆砀(sōng)(hàng)(dàng) 铺毡对坐(zhān) ...焉得更有这人(gèng) 余强饮三大白(qiǎng) (nán)

2.听老师朗诵课文,用/划出课文朗诵的停顿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这人!”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明白得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是:①是日更定矣(代词,这) ②是金陵人(表判定)

一:①上下一白(副词,全) ②长堤一痕(数词)

更:①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词,还) ②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白:①强饮三大白而别(前人罚酒用的酒杯,那个地址代指酒) ②上下一白(白色) (2)古今异义


余拏一小舟[古义:撑();今义:拿东西,缉捕]

(3)词类活用 ①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雪)

②客(名词活用为动词,客居)

4.作者链接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身世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衰亡了明代,他入山隐居、著书。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伤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唯有哀怨,唯有梦忆。以梦忆为摆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一辈子之悲寄与梦忆当中,这确实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理。

三、自学指导()——合作与探讨 ()疏通文义 1.自由朗诵课文。

2.把握翻译文言文的方式,依照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整体感知

1.“看雪”的时刻是什么?地址是哪里?

【交流点拨】崇祯五年十二月,更定矣。西湖湖心亭。 2.文中写雪的句子是什么?

【交流点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湖心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

【交流点拨】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罢了。

4.舟子对作者的评判是用哪个字归纳的? 【交流点拨】痴。 ()文本探讨

1.本文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何况文章末尾还显现了舟子,显然不止一人,这与“独”是不是相矛盾?

【交流点拨】作者去赏雪,带着闲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内心,那个地址只有他自己,他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脱俗的方式,因此“独”字表现他的超凡脱俗。

他以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睬解的,也是不可能明白得的,“独”字表现他的孤傲清高。

【教师小结】“独”字充分展现作者不同凡响的乐趣,遗世独立、不随俗流的高洁情怀,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落寞。

2.如何明白得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的“痴”表此刻何处?

【交流点拨】(1)“痴”于行: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刻,不寻常的行踪。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不同凡响、不随流俗。

(2)“痴”于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罢了。——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一辈子天地间如“九牛一毫”,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

(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这人——异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教师小结】痴行——痴景——痴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语言赏析

1.比较原句和改句在表达到效上有什么不同。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罢了。

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罢了。


【交流点拨】三个“与”字,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境遇,给人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若是去掉,“天云山水”就仿佛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

“一痕”写出了作者视野的开阔;“一点”显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珑;“一芥”让人线人一新;“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夸张之语使描述加倍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

作者的视角仿佛在高处在远处。由“痕”到“点”到“芥”到“粒”,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一辈子天地间茫茫如九牛一毫的深沉感慨。若是换成“条”“座”“艘”“个”四个寻常的量词则没有了这种成效。

2.这段文字精练朴素,不加渲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交流点拨】这是白描的写作手法。

【教师小结】白描是一种描述的方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画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述方式,是指抓住事物的特点,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事物形象的描述方式。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画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令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局势毕现,生动形象。

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眼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敞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弢《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1.试从描述手法和表达情感两方面来分析《江雪》与《湖心亭看雪》的区别。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年仅33岁合法盛年的诗人集国忧家祸于一身,政治上的暴风雪使他“茕茕孤立”,激愤感伤,遂成《江雪》)

【交流】

比较阅读 《湖心亭看雪》 《江雪》

描写手法 白描 烘托

表达感情 清高自赏、淡淡愁绪 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2.积存写雪景的名句。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④忽如一晚上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盛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652cd0350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3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