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课文资料

2023-02-12 01:01: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蒲柳人家》课文资料》,欢迎阅读!
蒲柳,课文,人家,资料

【课文资料】

刘绍棠简介

刘绍棠,著名作家。通州儒林村人。19362月生,19973月病逝,终年61岁。 绍棠1948年参加革命,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中国共产党名人录》。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现已出版5卷)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蛾眉》获全国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代优秀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刘绍棠生在通州,长在通州,写的也是通州,堪称“铁心务农”的乡土文学大师。他创作形成的大量书稿、资料,充满乡土气息,既是刘绍棠几十年创作生涯的真实写照,也艺术地再现了通州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浓厚通州地方特色的档案珍品。

刘绍棠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在著作中写道:“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二十世纪风貌,为二十一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纪家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他已将全部文学档案捐赠给通州档案馆。目前通州档案馆建有“刘绍棠文库”收藏他的著作、手稿、书信、剪报、藏书、证章、证书、照片、实物等全部文学资料约1600余卷(件),这些资料是刘结棠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开展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生动素材。

《蒲柳人家》的写作背景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表现了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这两节浓笔重彩描写了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刘绍棠轶事 (一)鸟鸣启灵

1952年放暑假时,刘绍棠回到家乡。那时村里搞了互助组,引起他的兴趣,产生了创作冲动,但又不知从何入手。夏天晚上很热,他就在村外找个风凉空地,躺下睡,可是怎么也睡不着,他浮想联翩,苦苦思索小说的开头。这时,河边的树林里布谷鸟叫着“光棍好苦,光棍好苦”,那声音清脆悠远,动人心弦,更使他夜不能寐。突然,布谷鸟的叫声给了他灵感,“从这里开头不是很有意境吗?”于是,小说的开头就写男女主人公在布谷鸟叫声中相识于河边。 据此写成的《青枝绿叶》《中国青年报》上以整版篇幅发表,后来被编进了高中课本。刘绍棠又以《青枝绿叶》为名出版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并因此一举成名。那年,他只16岁。

(二)不觉地震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家家都搭了防震棚,夜间每户还须有一个人值班。刘绍棠值班时也不忘写作,室内孤灯一盏。当发出地震报警时,他还沉浸在写作之中,人们招呼他才醒悟过来,持笔挟书从房门跑出来。那时,他正在赶写第二部长篇《狼烟》。


(三)“半导体”

1988年,刘绍棠因中风左瘫,左手、左腿完全残废,眼睛也成边盲。这位年已60,老弱病残俱全的作家,戏称自己是尚能使用的“半导体”。但他仍以“记得了自己的年龄,要赶快做”为警钟,继续以劝善(教育作用)为天职。 名人评价刘绍棠 刘绍棠的好友、作家从维熙深情地说:“刘绍棠61岁去世,成为我们这代人心里难以弥补的伤痛。”从维熙认为:刘绍棠的一生与大运河密不可分,他从生活的最精微细腻之处入手开始他的文学创作。他以文学感悟生活,消化成自己的情感,把自己感受的情感传达给读者,这样的作家是不多的。刘绍棠与沈从文、孙犁一脉相承。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段宝林是刘绍棠的北大同学,他对刘绍棠在晚会上能将三言二拍小说《乱点鸳鸯谱》倒背如流印象深刻,他指出:刘绍棠虽是天才,但他同时下过很大工夫。有人认为刘绍棠的作品“太土”,其实刘绍棠对外国文学是努力学习过的,他把肖洛霍夫作为自己的榜样。段宝林认为:刘绍棠的文笔在中国作家中少有,刘绍棠的乡土文学传统应该得到继承。

刘绍棠的妻子曾彩美评价刘绍棠时激动地说:“在我的心目中,刘绍棠是伟大的,超凡的。大运河的乡土乡亲养育了绍棠,绍棠没有忘本,用一生的心血创作了大运河乡土文学奉献给大运河。他被称为大运河之子。他说过:‘如果我的名字与大运河相连,也就不虚此生。’”

钱钟书这样评论过刘绍棠作品:“阅读欣赏刘绍棠的小说,就好比坐在各种名贵佳肴样样俱全的盛大宴会的餐桌旁边,每样菜都吸引你吃,使你不知如何下筷才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56b2239f3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