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不厌百回读

2022-10-02 01:1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好诗不厌百回读》,欢迎阅读!
不厌



好诗不厌百回读

钟嵘《诗品序》中说: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于诗。它诉诸读者以神思飞越的情感和想象,以其特有的魅力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心灵得到净化。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入的古诗意蕴深刻,语言贴切生动、凝练而富于音乐美,起来琅琅上口,妙趣横生,不愧是古诗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审美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行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它的现实意义中最迫切的一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而形成健全人格,那么,高中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呢?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探索和尝试。



一、特别突出朗读在古诗教学中的优先和重要地位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音韵和谐,讲究节奏,语言高度凝炼,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会受到音韵美和节奏美的熏陶。古诗特有的音韵节,往往也促使古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终生记忆,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富有感情的范读和朗读,字要念得字字响亮,句要读得琅琅上口,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悲壮处还他个悲壮,让学生体味其中的韵律美。这不仅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而且由于范读者首先深入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展开了联想和想象,不仅能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乐艺术效果,还能传递融入教者艺术理解的非言语信息(神情、手势等),有利于形成作品艺术性的整体感受。例如,在教学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节选)一文时,我通过艺术性的范读自然流露出受屈遭贬的诗人内心的沉重和九死未悔、忠于自己理想的复杂情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发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学生通过诵读,读出语感,并通过声调情感的模仿,加上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也自然会在凝重有力的韵律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一个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铮铮诗人流露的爱国情感与光辉峻洁的人格无疑会潜移默化到每个学生心灵的深处,从而加深对整个诗意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二、抓住古诗的语言特点进行教学

能体现诗人提炼语言功夫的词语和句子往往就是古诗的诗眼抓住了对诗眼的讲解,不但对全诗意蕴的理解大有帮助,而且还能训练学生对语言进行加工、提炼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语言的凝炼之美。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把农村的生活场景与对田园的热爱情趣熔铸在优美的意境中;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榆树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凝炼在诗歌中,学生通过吟读和想象,不但给他们的心灵以清新和愉悦,而且还能激起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怀,进而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抓住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教学

激发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前提,情之相通,美寓其中。揭示古诗中表达的高




尚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以情育情,既能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潜移默化和净化,又能创造乐学气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传道有情,学生便受业有情,师生情感交流,教学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进入理想的境界。例如,节奏鲜明、铿锵有力的《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武艺高超,不惜为国捐躯的青年英雄形象,教师将学生领进那白马奔腾如飞,游侠儿驰骋战场、奋勇杀敌的境界中,使学生与诗中那英勇无畏的爱国青年英雄同,同,同,去体会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情壮志和英雄胆略,当诗中忠勇爱国的激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时,学生会喜不自胜地诵读而记之,从中受到感染,起到美教育的作用。



四、剖析古诗意象形成的轨迹,让学生体会意境之美

诗是无形画,古诗特别讲求意境的加工和创造。在诵读的过程中,还应该深层次地剖析诗的意境,使其得以再现,让学生在咀嚼、思索想象的广阔空间里获得意境美的享受。如王维的《王居秋瞑》选取了浣女这许多意象,写出了空旷而有灵气、幽静而有生机的诗境,展示了他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俗、幽静醇美的理想境界,构成了这首诗的景外之景、言外之意。另外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等诗句,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选取的意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把不尽的言外之意给以适当的发挥。



朱光潜说:读诗的功用在于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高中语文新教材充满了五彩缤纷的诗情画意,具有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古诗向我们展示出了或雄奇、或壮阔、或浓郁、或淡雅、或悲壮、或寄寓深远的境界。语文教师做为教材美的挖掘者,在不断提高自身美学修养的同时,要善于铺路搭桥,以独特的教学艺术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感因素,将学生带人美中,从婀娜多姿的美质里领略美的丰姿,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相互结合与统一,使学生按美的规律去发现美,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44c7f3c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1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