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的文化理据、范型与方法

2022-04-03 09:06: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反思性教学的文化理据、范型与方法》,欢迎阅读!
反思性,范型,方法,教学,文化



反思性教学的文化理据、范型与方法

要: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语境下,开展反思性教学及其研究是外语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反思性心理学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和学校探究文化等理论为反思性教学及其研究提供了文化理据;高尔与巴特莱特、麦克塔格特与凯米斯等学者也提出了相应的开展反思性教学的研究范式。实践反思、叙事反思、合作反思和资源反思等方法有助于外语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和实现专业成长。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理据;范型;方法

引言

目前,学术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有三类取向,即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1]。上世纪90年代后,国外外语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从语言(Ianguage)转向教育(pedagogy)外语师资发展研究的热点也从外语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转向对教师已有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以及教学能力习得的研究,即对教师思维”(teacher thinking)的研究[2]。研究发现,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之间的职能图式的差异(schema differences)主要表现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教学情境的自我意识、对学习误区的预测及对日常教学行为的概念化等方面[3]



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对外语教师的教育除了强调教学技能的培训和理论素养的提高外,更强调教师自我发展的反思意识以及促进发展途径的选择。随着教师专业发展运动的不断推进,外语教学界旨在探索外语教师自身发展途径的反思性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并在外语教师教育领域引起极大关注。本文拟将国外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加以梳理,并归纳出其文化理据和开展该研究的模式与方法,以期为我国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方法论和实践层面的启示。



二、国外关于反思性教学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教师发展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涌现,其中包括教师作为研究者、行动研究、临床观察及批判性教学等观点;而另一种旨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探究方式便是反思性教学[4]。该术语的产生主要受美国学者D.A.Schon发表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的影响。他把反思性教学描述为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认为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的标签的超越[5]。其后,该理念为CruickshankZeichncr所推广,但二者对其界定不一。Cruickshank等认为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师对课堂上发生的真实事件以及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不同措施的思考[6]ZeichnerListon认为,反思性教学是对教师的信念、经验、态度、知识、教学观和教师工作的社会环境为其所提供的机遇以及他们在此环境中所面临的困境等因素进行再认识、检验和反思的过程[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426f4b6a5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d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