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案例

2022-05-25 10:39:0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桃花源记教学案例》,欢迎阅读!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

教研套餐 5 教学案例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篇文言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作者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按作者的构想,桃花源跟桃花林仅一洞之隔,洞极狭,仅容一人进出;洞口在山上,其下正是溪的发源地,长达数百步的桃林恰好至此而尽。弄清这个背景再看故事,就会觉得头绪很清楚。 二、教学内容(选择) (一)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翻译课文第三四段,把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句记录下来。 2.翻译过程中对疑难处做好批注。

提示:我们组对„„不懂,请其他小组帮忙解答。 讲解: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换、调、变

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3.古人写文章,为了使文章精炼,常常省去某些根据语境不言自明的词语,语法书上称作“省略”。阅读文章时要清楚它省略了什么,翻译时有的还需要补译出来。试看下面几句话中括号处省略了什么词语:

1.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合作探究”部分学生小组开始交流翻译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大约十五分钟后,小组展示自己组的讨论成果,其他组提出质疑,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第3题中,学生意见不一,有人认为不应该补去省略的成分,认为是啰嗦多余,有些同学则认为翻译时应该补充省略部分,简单易懂。课堂上形成了热闹的讨论氛围。

同学们翻译好了第三四自然段,也完成了第3题,老师和学生开始归纳古汉语常识,古汉语知识依然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四)知识归类 ▲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

1.缘溪行 古:沿,沿着。今:缘故、缘分。 2.鲜美

古:鲜艳美丽。今:指食物味道好。 3.俨然 古:整齐的样子。

今:形容很像,如:这孩子俨然是个大人。 4.交通

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教研套餐 5 教学案例

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古:询问消息。今:询问。 6.妻子

古:妻和子女。今:专指男子的配偶。 7.绝境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地方。 8.遂与外人间隔

古:隔断,隔开。 今:距离。 9.无论

古:更不用说。今:表条件关系的连词,不管。 10.各人复延至其家

古:邀请。今:延长,延伸。 11.不足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12.如此

古:像这样。今:这样。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②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副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那 ②既出,得其船 他,代渔人 ▲找朋友

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加横线字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悉如外人。 3.便要还家。 (五)当堂检测

1.翻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教研套餐 5 教学案例

(3)咸来问讯: (4)便要还家: 2.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①见渔人,乃大惊 ②乃重修岳阳楼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把省略的部分补充上去。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不足为外人道也。 (六)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其他人再寻桃花源,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课堂检测的内容主要是检测当节课学习的内容,也有对上节课的检测,题型接中考题型,巩固知识。在疏通文章的基础上,布置的作业留下悬念,以便下节课的学习。 三、教学后记

《桃花源记》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学生读起来依然不会有多大困难,但不管怎么说,它依然是一篇文言文,对于文言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有些字词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文言文字解句意的工具性必须放在首位,在课文翻译上用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翻译第一二自然段,第二课时主要翻译第三四自然而然段和整理归纳文言知识。

我这堂课是《桃花源记》的第二课时。在前堂课疏通第一二自然段文意的基础上,我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背诵及理解文意。古文的字词解释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 趣,我设计了两个检查的环节:“大家来找茬”和“古今大不同”,让学生找错纠错,辨析古今词义,学生发言踊跃,达到了复习的效果。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社会理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课前我布置学生研读课文,理解文章。在课上,我把学生的问题和提问者的名单一起出示,提高了学生的热情。我以小组讨论作为探究的形式,各小组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解决。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巡视,了解各小组的选题及进展。最后交流时,各小组都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或各抒己见,或达成共识,相互质疑,相互补充,完善 了自己的研究结论。我把问题汇总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了精心的整合,归纳古汉语常识。 总结我的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流程清晰,教师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学生平等对话,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因时间关系未能完成所有的探究题,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主旨的理解也更进了一步。反思这堂课,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我在教师的评价语言上还应作以下的探索和改进:1、评价语言的激励性还要强化。我在本课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的评价多为“好”“很好”比较单一, 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2、评价语言的分析性还要细化。当学生答不到点时,教师不应只做简单的否定,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3 留白还要艺术化。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教师的评价要有意滞后,留给学生争论的空间,使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得以解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锤炼评价语言,使之 更凝练、更优美、更机智、更丰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30712e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