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

2022-08-14 19:0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说明文阅读》,欢迎阅读!
说明文,阅读

20152016)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城南校区九上语文校本练习

说明文阅读指导

【说明文注意点】

1.概念: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 2.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划分)。 3.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4.说明顺序。 5.说明方法及作用。 6.说明语言。 【考点及对策分析】

考点一: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如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考查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考查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三:说明顺序 考查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 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2.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说明建筑物的构造(按事物的空间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来进行说明),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如:①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 从特征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征);④ 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⑤ 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还有“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

答题模式:本文使用了„„(具体的说明顺序)的说明顺序对„„(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四:说明方法 考查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2.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下定义和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的区别:下定义和作诠释这两种说明方法有一个共同点,都采用了“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不要求完整。所以“是”两边的话能够互换的就是下定义,不能互换则是作诠释。

考查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如: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3.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将„„和„„对比,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 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 7.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考点五:说明文的结构 考查类型:根据说明的内容,怎样理清选文的思路?

对策: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 “也”“此外”等词语。

结构特点常见的行文思路有以下几种:(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4)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

考点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练、平实、生动(语言表达角度)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模式: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表态(注意:绝大多数“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准确/生动形象/ 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


“有余”等表数量。“经常,时常,偶尔等” 表频率高低。 类型3、某个词语(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对策:首先应回答,不能删掉,“删掉这个词语后„„”①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②(定性)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若删去,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科学/太绝对了。 例如:《苏州园林》中“谁如果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是不该错过的。”这里的“鉴赏”含义比“欣赏”“观赏”更丰富多了一层鉴别的含义。 例如:《向沙漠进军》中说:“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最主要”这个短语。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语,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七、概括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考点八、文段作用

类型1:第一段引用诗、故事、谜语的作用。(以及:分析标题好在哪里?)

对策:有提出说明内容或点出说明对象或引出下文的具体说明,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类型2: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对策: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或 „„词语分别照应了上文的„„ ;或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考点九、补写相关语句

类型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类型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考点十、 中心句 类型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顺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考点十一、拓展题型 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积累,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2812be6e2bd960591c677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