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有感

2022-12-30 22:29: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有感》,欢迎阅读!
读音,教育学,社会学,有感,音乐

读《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有感

张青青



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是德国作家克莱南等著,该译文集收录十篇文章,内容涉及音乐教育学和音乐社会学两门。其中前五篇主要涉及德国音乐教育的历史、现状、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构想、比较音乐教与学、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以及德国当代音乐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看法和讨论要点。读完这本书的前半部音乐教育学,我想就其中的一块“怎样才算‘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

学识、气质、个性

书中对于音乐教师的素质品格做了五个层面的分析,包括:1个性化;2改善周围的人际环境;3课堂上的人际交往能力;4与文化的差异性打交道;5“新型的”专业化。从书中以及课堂实践中,我感受到了三点——学识、气质、个性。首先说学识,音乐是感情艺术因其复杂的音响结构和瞬息万变的时间流动而具有更为直接、细腻的艺术表现力,更能拨动人的心弦,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自身的修养是基础,多方面地了解音乐,多元化发展,时刻注意最新音乐。除此之外,各类知识的积累同时也会提升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当一个音乐老师自身储备了丰富的信息,学生的目光也就会聚集在她身上了。当然,仅有学识却不会很好地表达沟通,是不行的。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这就包括了书中所说的周围的人际环境和课堂上的人际交往能力。音乐教师首先是个人,之后才是教师,也就是我们要做到“以德服人”,让学生,同事同行由衷地接受你。最后,就是个性。音乐教师上课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套路,并使之为学生所接受。 二、规定——灵动

音乐课程中,关于课堂教学的目标方向,一直是这一年来不断在每个课堂中思索的问题。在文章中,作者提供了部分德国学校的采访、谈话记录。谈话内容是围绕教学大纲,关注学生、老师不同特点、不同观点的采访。从中,可以看出德国教师在备课上课中受到教学计划的限制,有硬性规定的方向,但假设完全


按照教学计划来,会显得死板,课上乏味无趣。其中,有男老师表示教学大纲应是很有个性地为一个学校制定的。我认为虽然这样可以更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但没有一条主线引导是很容易偏离航行的。因此,教学计划是必须的,但它需要给每个老师一个活动空间,只在大体方向上作出要求,对学习内容及方式途径等不做过多要求。而一些高中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应该多元化,而不是仅限于古典音乐对于时下音乐也该有所了解。我个人十分赞同这个观点,生活要与时俱进,思想要与时俱进,音乐当然也要与时俱进。也许,有人认为现今流行音乐没有什么思想内容可言,但是它的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它反映的是当下人民的声音,相当于古典音乐是雅乐,而流行音乐则是俗乐,雅俗共赏不是一直所提倡的吗?音乐课堂的内容形式上应该在规定的范围内,找灵动的点,推陈出新,让课堂跟上时代的步伐活跃起来。

音乐教育是美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辅相成的。美育主要靠美的形式、形象打动人,感染人,把思想教育富于美育之中,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自然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在音乐中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载体,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要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老师,在对于学生思想的关注与引导上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知作品的精髓精神,从而延伸到于己于人的人生观。

这本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虽然描述的是德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但对于我们的音乐课程及课堂教学同样具有相似之处。而关于如何成为优秀的音乐师简直如出一辙,文章中对于学生的采访,让我感触良多。我会一步一步努力朝着优秀教师的方向前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f34207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