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振聋发聩

2022-03-27 12:4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触目惊心振聋发聩》,欢迎阅读!
振聋发聩,触目惊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触目惊心 振聋发聩

作者:雷海涛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人教·同步辅导版》2011年第46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这是一篇由英国当代科普作家巴里·齐默尔曼等撰写的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触目惊心的事实、振聋发聩的疾呼警告人类,要保护雨林,要保护环境,要保护地球,否则,地球将迎来第6次大规模灭绝。下面笔者就简单地谈谈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一孔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说明方法巧

本文作者为了使说明的事理更加透彻清楚,文中大量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众所周知,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以使说明的事理更严密,更科学,更有说服力。作者运用说明方法的艺术可谓炉火纯青,他多次巧妙地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综合运用,使对事理的说明更浅显明白,更通俗易通,更震惊读者,更触目惊心。如文中第一句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使用了每分钟27万平方米来说明雨林遭到毁灭的速度之快;为了使读者对“27万平方米有个形象的概念,就以相当于40多个足球来作比较,给人以直观形象和深刻感受,从而收到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二、表达方式妙

一般说来,说明文中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会用得很少,但作者几乎在每一部分的开头和结束部分都穿插了议论。特别是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其议论之巧妙、深刻、精当,恰如天籁之笔,妙不可言。如第一段最后一句斯科特警告说:如果雨林按照这种速度减少,到本世纪末,大部分雨林都将消失。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为下文展开说明做了铺垫。最后一段引用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理斯·威廉·毕比意味深长的话作总结性的议论,则更具警示、警告的作用。这种精辟的议论,这种发人深思的议论,能让人在思考中不知不觉就增加对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三、逻辑结构严

作者运用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先从雨林正在急剧减少说起,再谈雨林的消失给人类会带来怎样的损失,然后谈人类为什么会摧毁雨林的原因,最后说明雨林的毁灭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这样看来,全文思路清楚,条分缕析,结构严谨,浑厚大气,确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也是中学生学习说明文的一篇绝妙的范文。

让我们共同保护雨林吧,让我们永远铭记这则公益广告吧: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可以没有地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b8b56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f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