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与音乐社会学的起源

2022-12-07 13:2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声与音乐社会学的起源》,欢迎阅读!
美声,社会学,起源,音乐

美声与音乐社会学的起源

摘要:美声唱法原指17世纪在意大利产生的一种歌唱风格,以音乐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利灵活为特点。美声唱法不仅是一种发声方法,也是一种演唱风格和音乐风格。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美声唱法成为代表着科学规范的歌唱技能技巧的一种发声训练法。

一、美声唱法的产生时期

起源于欧洲的美声唱法,其产生不仅与欧洲的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需求。13世纪以前,欧洲的音乐包括古希腊音乐均为单声部音乐,并受到严格的诗歌韵律的支配,主要以独唱、齐唱、领唱、说唱和吟唱为歌唱形式,并产生了一批出色的作品,《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等,可以说这就是比较初期的声乐表现形式。到了中世纪,教会教义垄断了包括歌唱在内的一切思想意识领域。古罗马帝国的逐步强大与扩张不仅使其领土扩大,且使得世界各地的优秀艺人及音乐文化聚集到罗马,并使之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音乐中心。当时的教会演唱圣诗和朗诵《圣经》成为最早的合唱形式。公元590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選编、修订了配合教仪的著名《格里高利圣咏》。圣咏是欧洲声乐艺术的萌芽,虽然其具有宣叙性和旋律性两种歌调,但由于它只是单旋律音乐,因而听之乏味。

13世纪中期,欧洲音乐逐步突破了单声部音乐,开始进入复调音乐。声乐演唱也开始了多声部合唱形式。由于《圣经》的古训规定“妇女在教堂中应保持缄默”,因此,演唱中的女声部均由男童代替,女子们则被剥夺了演唱的权利,从而影响了声乐艺术的健康发展;而这些被阉割的童声歌手,在声乐历史上被称作“阉人歌手”1416世纪,人们从古代希腊、罗马的灿烂文化中找到了反


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在他们看来,这些昔日的文化正在逐步地被教会所抹杀与埋没。于是为了挽救这些文化,人们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正是在这场运动的影响下,歌唱艺术逐步地摆脱了种种神权的权威和一切以宗教为主的教会的束缚,才逐渐脱离了复调合唱的旧框架。

十七、十八世纪,歌唱艺术作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一种工具,十分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当时,意大利的首都罗马云集了全世界最优秀的歌手,使得意大利的美声唱法获得了空前迅速的发展。19世纪“阉人歌手”逐渐退出歌剧舞台,究其原因首先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妇女走上了歌剧舞台,并以高超的歌唱技巧参加演出,打击了男扮女装的“阉人歌手”。其次,德国作曲家格鲁克在歌剧创作理论和美学原理中的新思想强调音乐要服从戏剧和台词,使舞台上观众再看见。阉人歌手H(花腔女高)在台上扮演尼罗王、恺撒大帝就不能容忍了。再次,就是19世纪男声训练找到了“关闭”的唱法,音域之拓宽,高音声部歌唱技巧有了较大的突破,使得男高音从配角逐渐走上了主角的席位。因此,“阉人歌手”逐步走向了最后的衰亡。尽管他们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这些人都为欧洲声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奠定了美声艺术的基础,推动了美声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美声艺术进入了崭新的黄金期。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之中,英国、法国、德国的歌唱艺术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在客观上也就为歌剧这一新起的音乐艺术形式朝着多元化方向的发展起到了一个推动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9c9a1e825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