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非常之德,乃有非常之作——怀念文坛领袖韩愈[人物随笔]

2022-12-15 09:3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非常之德,乃有非常之作——怀念文坛领袖韩愈[人物随笔]》,欢迎阅读!
之德,韩愈,非常,文坛,领袖

【人物随笔】有非常之德,乃有非常之作

——怀念文坛领袖韩愈

(一)

说起韩愈,他的诗文中学生都耳熟能详。

笔者尤其喜欢他说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句子。韩愈受到世人敬仰怀念,不仅仅是诗文写的好,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更是因为其思想、行为、人格,一言以蔽之,德才皆备、德艺双馨。

从《韩愈传》中得知,韩愈是一个一个草根族,一个苦命孩子,“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韩愈是由寡嫂郑氏抚养长大的,他们过着颠沛流离、含辛茹苦的生活。韩愈从小就学习刻苦,他七岁开始读书,十三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他到京师应考,可考了三次都没考中,直到第四次才考中了进士,那年他已经二十五岁了。靠刻苦学习考上进士,赢得尊严,笔者经常以此与同学们自勉。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曾今看不惯“宫市”的盘剥,写了上千字的文章陈述宫市的弊端,皇帝没有采纳。后又上书《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奏本后,马上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韩愈年轻时和孟郊、张籍关系友好,韩愈还奖掖提拔新人,他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

韩愈有刚直耿介、鄙视权贵,“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韩愈是铮铮铁骨的男儿,然而也是有情有义的人,他善待朋友,善待家人。“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翻译出来就是: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

这样的德行,历史上真少有。

(二)

请看他从政所做的几件大事:

韩愈敢于犯颜直谏,对皇帝说“不”。不要说古代,就是现在,搞得不好都可能是要掉脑袋的。

819年,唐宪宗搞了一个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劳民伤财。当时的盛况是:“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翻译出来就是: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时任司法部副部长的韩愈(51岁,四品)却看不下去了,写了《谏迎佛骨》,把皇帝视为宝贝的“佛指骨”比作“朽秽之物”,“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他还列举表格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凡长寿的都不供奉佛,供奉佛的大都短命,说得也很尖锐。

这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吗!当时大臣都一片叫好声,韩愈却不识时务,把群臣都得罪完了(好像反对迎佛骨的还有白居易)。而且说,“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有祸患就一人承担,不惜生命!唐宪宗读后大为震怒,要处死他.多亏宰相裴度和其他大臣求情,韩愈才免去一死,但被贬到潮州(治所在今广东潮州)当刺史。

韩愈心中装的是家国情怀,要维护儒家的权威;他体恤民生,关心生产,不会迎合国君个人好恶,敢于犯颜直谏;反感国君因为个人好恶而大兴土木、劳财害命,占用资源、影响生产,把个人得失荣辱都置之度外了!有一股不怕神佛、不怕死的凌然大气的现身精神!请问,能有如此气魄的人有几个?有如此德行的人有几个?

笔者搜肠刮肚,只记得:屈原、司马迁、范征、白居易、韩愈、于谦、林则徐,然后就是彭德怀了......

(三)

韩愈因此被贬在离长安八千里外的广州的潮州。古今中外的“罪臣”被流放的结局有


三种:大部分屈从于命运,在孤闷中凄惨地死于流亡路途或者流亡之地。这在学习文言文时最常见,只是名字一时半会儿想不起几个来,如屈原、贾谊就是。只有少数人能随遇而安、豁达坦然,重新绽放出生命和事业的光芒。如韩愈、白居易、苏轼、林则徐、邓小平.......

当然,还有一种就是,百般的讨好皇帝身边的太监或某红人,通过送礼送钱,以求得减免罪行或者重新入朝为官,继续耀武扬威......

梁衡在《读韩愈》一文中说:“处逆境之心分四种。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

于是到任之后,就如新官上任要烧几把火一样,韩愈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泛滥成灾,当地人又迷信,认为鳄鱼是神,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让当地百姓丰衣足食。

三是赎放奴婢。韩愈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韩愈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

不可想象,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真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关注民生,革除陋习,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有非常之德才能干出非常之事。

(四)

韩愈写了三百多篇优秀散文,明确提出了“文道合一”的创作主张。道是主体是作文的灵魂;文是手段,是宣传道的工具,这是一场文学革命。内容上,摒弃的是“思想空泛、无病呻吟”,形式上,摒弃“佶屈聱牙、堆砌额辞藻”,倡导清新、自然、充实的文风,一去华丽纤弱的骈文之流弊。自己身体力行,奖掖后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的诗文,都是思想、人格、才华的自然流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看重韩愈的文才,其实,其背后更是因为有其忧国忧民的德行的支撑!只是,我们记住了韩愈的诗文,却淡化了韩愈的政治建树和品德修为。正如余秋雨在《阳关雪》中所说:“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事情又很怪异……一杆竹管偶尔涂划的诗人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而今天的不少写手,不注意品德修为,以为在文章技巧上下功夫就可以写出好文章,这不是舍本逐末吗!在技巧上下功夫,因为缺乏民生情怀,内容空洞,也难以打动人心,更不用说流传久远。能流芳千古的文章,除了文质皆美,更是因为出自德之大者。

(张铁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95f447f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