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匆匆》教学设计 - 副本

2022-05-26 23:29:0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匆匆》教学设计 - 副本》,欢迎阅读!
上册,副本,教学设计,语文,匆匆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21 匆匆 姓名: 学科年级:



六年级语文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西南师范大学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章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处于一个动乱的年代里,面对“逃走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那种无奈与怅惘。

文章用语讲究:一是巧用修辞,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可视可感的物象。二是句式的整散结合,加上口语叠词的运用,读来很有音乐的节奏美,典雅至致。



二、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2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读,充分地读,潜心读,赏读出文字的“情味”来,赏读出自己的情思来。并在赏读的过程中自觉、自然地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第三学段5-6年级)的课程目标是: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4、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5、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标根据学段目标与内容,分为三个学段,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主要采用引导、对话、读书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重点:

1 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 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稍纵即逝。

2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1知道作者是谁吗?对于

1、兴趣导学、

2 收集惜时、伤时的古代朱自清,你知道些什么?(学

易学便教。

诗词、名言、警句。 生自由谈)



3、介绍作者及其文学成就,引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2、出声读,注意标点认真

2、发掘利用课

4、老师归纳:朱自清散文特读,难读之处反复读,读出自

内资源,充分利用教

色: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感受。己的理解,读出文字的韵味。

材资源

(板书)



5学生一定会谈课文的内

5、反复阅读重

容是什么,它主要是表达出一

5、初步赏读,读出语言的韵点词句等让学生感

种什么样的情意来,于是我们

味美。 知人物的心理变化,

便应当怎么读,如音调轻一点,

体会其中蕴含的深

节奏慢一点等等,学生还会自

刻道理。

告奋勇地示范读。

6学生能读出自己喜欢和6、学词学句促

6、交流读书心得。 感受深刻的句段,并自由地谈积累。词句是语言的7、积累运用,享受语言的创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感和所建筑材料,学生头脑造美。 得,有自己的心得 里储存的词汇和句

7、能模仿着写出几句话。 式越多,表达就越顺

畅流利。

七、教学评价设计

1、激励性评价 。每周我们都会安排一到两次小写作,或是班级日记或是读后感。 2、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在教学我经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或讨论,学生先自我评价,然后让其他学生参与评价,

3 注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下作业,课堂表现积分表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而不是固定为期末考试,一锤定音,一考定英雄。 八、板书设计

21 匆匆



主要内容 表达特点 一去不复返 排比、反问

无奈惋惜 排比、比喻、拟人 珍惜时间 排比、反问

首尾呼应


九、实践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文字美,意象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便是紧紧围绕“美”字而展开:一、读出美。为了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向去读,在课始阶段,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人品与文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今天朗读是与大师的对话,阅读也便“情欣欣而意切切”了。二、品出美。对于这篇美文,我们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泛泛的附和几声“美”上,而是要求学生真正地潜心阅读,赏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出美来的?是句式的整齐铺排(如开头的排比句,给人一种音乐的节奏美);是修辞的新颖而贴切(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诗意的物象,让人触手可及);是叠词的运用(默默、伶伶俐俐„„情意的缠绵尽显其中)„„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时,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适时加以鼓励,同时还须针对课堂情境,针对学生的见解,相机作品评,作引导,作补充,作纠正,并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三、表现美。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所以在反复读、熟读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顺势把文章的精彩句段背下来,化文本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并于仿写练习中,表现美,创造美。

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文字美,意象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便是紧紧围绕“美”字而展开:一、读出美。为了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向去读,在课始阶段,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人品与文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今天朗读是与大师的对话,阅读也便“情欣欣而意切切”了。二、品出美。对于这篇美文,我们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泛泛的附和几声“美”上,而是要求学生真正地潜心阅读,赏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出美来的?是句式的整齐铺排(如开头的排比句,给人一种音乐的节奏美);是修辞的新颖而贴切(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诗意的物象,让人触手可及);是叠词的运用(默默、伶伶俐俐„„情意的缠绵尽显其中)„„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时,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读书体验,适时加以鼓励,同时还须针对课堂情境,针对学生的见解,相机作品评,作引导,作补充,作纠正,并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三、表现美。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所以在反复读、熟读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顺势把文章的精彩句段背下来,化文本语言为自己的语言,并于仿写练习中,表现美,创造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749ce7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