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复习重点

2022-12-05 05:2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学概论复习重点》,欢迎阅读!
概论,复习,重点,文学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文学概论》1-7章)复习重点



一、名词阐释:

1、文艺学: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总结,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 2文学理论

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既要对文学在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位置和地位作出界定;又要对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作出说明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3文学活动“四要素

这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 文学四要素指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要素组成的。 4文学活动:

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按美国当代文艺家艾布拉姆斯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5文学形式:

是作家为表达内容而创造的使文学内容得以存在和表达的、具有感性直观特征文学的外在形态; 6、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生活活动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7、一般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般意识形态属于一种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观念及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里,它体现着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思想、要求、利益、愿望,亦即带有一定价值取向,并对人的思想行为起支配和调控的作用。 8、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9、审美: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指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性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10、话语:

所谓话语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与活动,包括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而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1、话语蕴籍:

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2艺术生产:

艺术生产是艺术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审美掌握方式,即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 13、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的精神资料(如科学知识、艺术品等)而进行的相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14文学创作材料

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造的刺激或信息。 15艺术发现

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社会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16艺术构思

指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17、灵感

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然顿悟。表现为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8、陌生化

以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一种陌生化眼光、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

二、 简答:

1、简述文艺学学科的三个分支及其相互关系:p2-3 2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3、简述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4、表现说与摹仿说的区别在哪里?

5艺术情感与日常生活情感表现的区别。 6、简述文学四要素的辩证关系。

7、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它学说有更大合理性? 8、什么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原理? 9文学概念有哪三种涵义?

10、怎么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

1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2、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

13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什么含义? 14文学话语的典范形态?

15、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什么性质? 16、简述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17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8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和来源是什么? 19、什么是直觉和灵感?二者有何区别? 20、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

三、论述题:

1、论述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本内涵。

该题考察对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本内涵的理解与把握,要点包括五个方面:一)文学活动论;二) 文学反映论;三)艺术生产论;四)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五)艺术交往论等。 2、试论述文学的双重性质。

考察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分清并分别阐明文学的一般性质即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特殊性质即审美性的特征。特别是这两种性质的矛盾统一的关系。要理解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应该从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出发来理解 要点: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普遍性概括,文学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 1.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2.文学的审美性质 3、试举例说明文学发展的复杂性及原因。

该题主要考察学生掌握文学发展的复杂性问题,以及如何认识这种复杂性产生的原因。文学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文学的发展与经济物质发展的不平衡关系上,这种不平衡有着种种表现方式。需要学生举例,以文艺史的例子来证明。该题的另一个重心在于阐明如何解释这种不平衡关系产生的原因。如何把握最终的决定因素与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影响的关系是该题的难点。

4、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的理解。

文学话语的特性存在在文学话语的层面上,该题要联系话语的特征、从文学话语的三个特性加以说明,该题的关键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例说明,可以用具体例子、也可以用概括的例子。要点: 1文学话语本身具有蕴藉的属性是由于……;

2文学的话语蕴籍特点常常更充分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本文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5、试论文学创造作为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该题考察大量有关精神生产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有条理、有逻辑地阐述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以及精神生产的独立性、特殊性的表现,进而说明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的特殊方面。要点: 1)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概念与精神生产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3)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721bb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0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