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不知

2023-03-23 21:2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知为不知》,欢迎阅读!
不知为不知

不知为不知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7年第14



我的一位旅法老友现在已是较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经常回国讲学。做学问,他从来一丝不苟。当年为研究某一课题,他曾经在寺庙一住月余,每日枯灯孤影。但日常交流中给我最深印象的是,他常常十分诚恳地说:“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这个我不懂。”

承认不懂,道出不懂是难得的品性。每个人所知其实十分有限。正向医学专家普遍认为的:我们对人体知道的部分,如果跟不知道的部分相比几乎为零。然而,生活中,因为无知或是由于怀着不同目的不懂却要充懂的人并不鲜见。

元朝末年,吴士以善于用兵自夸。他向吴王张士诚自荐时将自己比作春秋时期大军事家孙武和吴起。张士诚信以为真,命吴士为将军。吴“月靡粟万计……暇则斩牲具酒燕炊,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攻杭州,吴士不敢交战,逃命有术。他被抓获处死时仍不忘自吹“吾善孙吴法”。吴士终因不懂装懂误了他人江山。这是方孝孺记录的。

也有因不懂充懂毁了一生的。德国法律教授、法官、侦探小说家本哈德·施林克创作的小说《朗读者》,1995年出版。做过纳粹集中营看守的汉娜将自己文盲的短处视作最大的私密。在与小自己21岁的小伙子伯克热恋的日子里,她每每期待伯克为她朗读经典名著,她听得如醉如痴。二人交往中所有涉及文字的事情她都巧妙回避,包括点菜的菜单她也借故推辞不看。几年后她因做过看守的经历成为被告。法庭上,她为了守住文盲的真相和“自尊”,居然放弃了获得自由的机会。法庭让她在纸上写字,以供法官与罪证上的笔迹作比对。须知,她只要说出自己不识字,更不会写字,便会免责并不会受到终身监禁的惩处。然而她甘愿为面子付出了余生。在获假释与伯格见面前她以自杀结束了生命。这部小说2008年被好莱坞拍成电影《生死朗读》,曾经轰动一时。

有的人因为不懂装懂不仅丢尽了自己的脸,还为国家丢了面子。

一位省里分管文化的省级大官儿好以书画行家自居。一次一位对中国艺术颇有研究的外国学者参观省博物馆,大官儿非要亲自陪同并主动担任讲解员。在讲到博物馆藏画时,他说,博物馆藏画丰富,“比如最有名的八大山人的画儿,我们就有了七大山人,仅缺一家。”哪知外宾是行家,并且不留情面,直接告诉他八大山人是清初的一个画家,姓朱名耷,因为好读佛家的八大人觉悟便自号为八大山人,并不是八个山人。这是陈传席《蛙怒集》中记述的。真不知那位官员如何收场。

当然也有因为学识所限出现误解的。前几年我去艾青金华的故居,当地人说起这样一件事儿:艾青有一首创作于1933年的著名作品叫《大堰河,我的保姆》。有一篇文章这样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俄国有静静的顿河,中国有条大堰河。”他哪里知道艾青的乳母名字叫大堰河。

我的一个朋友一直想去清代流放之地牡丹江宁古塔看看。到了地方他到处寻找那座塔,后来才知道“宁古塔”是满语“六个”的意思,他当然一无所获。

不懂装懂,自然是笑话百出。

启功先生出席西泠印社的活动讲话时,每次说到“西泠”时都被身边一位不懂装懂的人士小声提醒:“西冷!是冷!”启功先生忍无可忍回敬道:“你冷,我不冷!”


民国时中国推行一律“右行”法。据说一位军阀不解:都走右边儿,谁走左边儿?

电影《血总是热的》当年曾经热映。影片中一个不懂装懂,不学无术的厂领导听说马达坏了的时候认真地发问:马达?我听说是电机呀。居然不知二者为一物。

读书的时候与外系足球赛,赛着赛着那个系的一位老师突然狂喊“裁判!”他要求裁判“暂停”,准备重新排兵布阵。足球!暂停!在场人员几乎都笑晕过去了。

想起了国学大师王国维,他对学生所提问题常用三个字作答:“弗晓得”“弗得确”“不见得”。启功先生感叹道:有时肯说或敢说自己不清楚、没懂得、待研究的人必定是一位真正的伟大鉴定家。

圣人早就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两千多年了,真的做到,挺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b6e2e1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