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界四代名师的贡献

2022-12-26 20:0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界四代名师的贡献》,欢迎阅读!
四代,名师,语文,贡献,小学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曾阿牛

小语界整体来说比中语要活跃:产生的名师数量、老师们参加学习研讨的氛围、积极的程度,都比中语界要好。这跟小学没有中学那么大应试压力,跟小学老师自知学问浅薄,以及小学女老师多领导容易调控等等各方面因素有关。但,活跃,不代表小语界产生的经验、理论、思想、流派比中语界质量高,数量多。恰恰相反,小语界产生的思量、理论、经验的数量不少,但质量恐怕远不如中语界。

小语界的经验、理论、思想其实和四代教师是分不开的。

大体可划分为四个大的时间段。一个是建国初至80年代。那时出了不少今天看来已成常识的经验,如集中识字、大量读写、情景教学、读写结合等。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了斯霞、李吉林、丁有宽等一大批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这时的经验、理论的传播途径基本是两个,一个是口耳相传,一个是官方宣传。等到他们被广为人知,已是教学生涯的后期,多数都在60岁以上了。当然,这时期的经验、理论、思想都比较原始,但同时基本是靠自己的教学经验积累而来,因此具有很大的原创性。今天,这些经验、理论、思想都已经成了小语界的前台知识(共识性的、默认的前提),每个教小语的教师,都已在这些前辈成果的基础上再往前走,这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巨大财富。

第二个时间段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正在崛起,教学改革的思潮汹涌澎湃,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口耳相传、看文章来了解先进的经验、理论、思想了,与专家面对面,听专家上课,作报告这种形式应运而生,原先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老师们有了走出家门的机会,到处宣讲自己的经验,在宣讲的同时也锤炼、丰富了自己的经验、理论。最后,于永正、靳家彦、贾志敏、支玉恒等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一方面是他们的课上得非常精彩,对经验、理论有很好的诠释力,另一方面他们或在阅读教学,或在作文教学有自己较为系统的实践和成绩。这时语文要有情趣、作文应该先教技法、语文课就是朗读课等理念几乎达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这时他们的年龄在50岁左右。

第三个时间段是进入新世纪后的头五年。今天十分活跃的XX语文XX语文XX语文XX语文XX语文等,在此时间段呈井喷状态出现。此时网络的普及,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速度,原先一个人才冒出来可能需要10年时间,现在被缩短到了1年。这个阶段的名师红遍全国大约在35岁左右,如王崧舟、窦桂梅、薛法根、孙双金、周益民、闫学、张祖庆、戴建荣等等。按前两辈的规律,其理论、经验被传播到大众那里且被认同至少提前了1525年。这是网络的力量。此时名师到处被请去上课,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常态。即使,非常偏远的地方,也有了外地名师的声音和足迹。名师的课在一地上罢,很快被整理见刊,后来更是很快就在网络上发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尽管此时优秀教师群体数量远远超出前辈的总和,但因为成名过早,理论、经验、思想还未被充分实践、验证,此时产生的理论普遍质量不高。极少数理论沦为名师拉大旗立山头的工具,不具有实际意义。但也有极少数理论,借鉴新课程理念基础上,融合本土文化进行了二次创生,有其独特价值,如薛法根的板块教学,其价值中很突出的一个,在于呼吁、杜绝执教者在教学方式层面过于追求繁琐,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6a0c7f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