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

2022-07-21 00:22: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欢迎阅读!
转化,学生,问题,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技巧



这一学期院里为我们开设了小学班队管理课,请来了小学的很多名师,给我们讲授小学班队管理的技巧,对此,我感觉非常的幸运,能够面对面地倾听小学的各位班主任给我们传授他们的经验。其中,有一位名叫孙庆博的老师给我们讲了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技巧,这应该是他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很有感触的方面吧,也应该是他从事班主任工作中很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从他的讲授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个问题很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为此,这位老师也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感受到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的重要性。所以,在这篇论文中,我想再次谈谈班主任工作中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技巧。

所谓问题学生就是指那些在思想和行为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常常表现为厌学、逃学、违反校纪班规、迷恋电子游戏、打架斗殴等品德问题,或者是学习焦虑、交往困难、情绪困扰、性格缺陷、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早恋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为了这些学生,很多教师呕心沥血,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许多教师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教育效果甚微。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造就了这些问题学生呢?我觉得问题学生的产生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生理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 ()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于学生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问题家庭是问题学生产生的重要根源。凡是健康成长的学生都有一个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相反,问题家庭则是问题学生的诱因之一。部分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


与其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密切关系。大量事例表明,在破裂家庭和家庭气氛紧张的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极易产生偏激、玩世不恭、性格扭曲等不良心理和行为。 (二)学校因素

当前的考试制度导致部分学生求知欲减弱、学习热情降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等学习困难而导致不良行为的。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在班集体中,得不到温暖和关爱,容易被老师、同学嫌弃、歧视,逐渐形成旷课、逃学等不良行为,进而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导致学生与老师的对立。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上有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包括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片、图书等,以及流散在社会上的同龄人,营业性的游戏机室、网吧的诱惑等。所有这一切,对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鉴别能力的学生来讲,无疑会产生不良误导。 (四)学生自身因素

青春期的年龄是最危险的,这些学生有着太多的精力和活力,但心理上又不成熟。由于在学校里时时感到压抑,于是他们就到校外去寻找包容、吸纳、同情,这就必然导致学校对这些学生的失控,使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更加冷漠,而学校和教师也对这些学生进一步失去了信任和信心,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求全责备。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我觉得作为班主任老师不能对他们不管不顾,更不能对他们持有厌恶心理、定型心理。班主任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关键是班主任如何对待。对于问题学生,班主任需要给予更多的爱,就像一位教


育家所说的:“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所以,我认为班主任老师对那些问题学生应该怀有爱心、信心和耐心: (一)爱心

问题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缺少爱是问题学生产生失落的普遍原因之一。因,关爱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情感是与他们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应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信心

问题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旦有人有意无意地触及他们的痛点,便会旧病复发,甚至变本加厉。此时,如果教师在教育中遭受挫折就认为“孺子不可教也”而撒手不管,那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所以,转化问题学生应该对他们有良好的愿望

一味地认为问题学生不可救药、教育不好,认为他们笨、教不会,就不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期望。因此,要相信他们身上有许多可以挖掘的潜能,有许多可以捕捉到的“闪光点”。而且由于学生的可塑性极大,他们的潜能一旦开发并发展起来,是能够跟上队伍的。 (三)耐心

首先,问题学生问题多,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本身就比教育其他的学生复杂,难得多;另外,即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缺点,愿意改进,但是因学生年龄特征,自制力比较差,加上家庭、社会及周边环境负面影响,一般都有反复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0b86ebaeaad1f346933f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