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

2022-07-25 16:05:5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奇妙的克隆》,欢迎阅读!
克隆,奇妙

17.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

1 运用工具书和注释解决字音字形,并熟读课文。

2 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掌握说明的方法。 3 认知克隆技术的发展、成绩和意义。

4 了解高新科技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革命性变化,激发科学

新意识。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前储备: 谈家桢1909.9.15-2008.11.1,浙江宁波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193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后赴美留学,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他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70多年,先后发表百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文章。

19377月,应竺可桢邀请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1952年出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1984年、1985年分别被加拿大约克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1995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教学过程:

一.设境导入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乔丹;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请看一组图片。(投影展示)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这篇科普文章约3000字,涉及一些生物学相关术语,请结合补充注释默读全文。要5分钟内读完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由组长安排先每个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阅读,然后全组交流,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问号,由组长提交全班交流。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明确: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3.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呢?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体现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为下文克隆羊的诞生作铺垫 4“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明确: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

5.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明确: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研究癌生物学、免疫学、人类的寿命有很大作用。

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三.精读佳句,字斟句酌:

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学习。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本文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1.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说明方法说明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举例子:科普短文重在“普” 作者列举人们熟悉的生物现象,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生动形象,明白晓畅

作诠释:对克隆一词溯源并解释,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 引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列数字:见文中。能准确清楚地说明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的艰辛以及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 2. 课文中哪些语言可以体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 明确:这些语言充分体现出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四、顺序探讨

浏览全文,梳理本文围绕克隆选择了哪些材料,并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按照生物进化由低到高,克隆技术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组织材料的。 五、拓展延伸

分组辩论:你赞成克隆人吗? 明确:反对派理由:

1.克隆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克隆人可能有很多先天性生理缺陷。

2.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 3.克隆技术有可能被滥用,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 4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的生存不利。 赞同派理由: 1“不让我们克隆人,就是不让我们修正我们的错误,人类历史难道能够这样构造吗?” 2“当然应该‘克隆’人,如果谁第一个掌握了这个技术,他就是我真正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 3“克隆人绝对是科学上了不起的进步,克隆技术必将创造21世纪的辉煌。 4“人体商业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无与伦比的成就,毫无疑问,克隆技术的出现将为世人创造一个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市场。 四.布置作业: 课堂小作文:

克隆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

请以今天所学的有关克隆知识为依据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设计者:罗敏




●教学目标

1.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在距今约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身体表面覆盖着有鳞片的皮肤。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等等。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迭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

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个早晨,草食性恐龙正在吃着美味的早餐,“轰”的一声巨响, 一场天翻地覆的大爆炸发生了,从此恐龙便慢慢地减少,直至最后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阿西莫夫笔下的科普世界去寻求答案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辨音:

2)释义:

遗骸 褶皱 劫难 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 明确:1hái zhě nàn sù 2)遗骸:遗骨(遗留的残骨)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三、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给文章分层

2.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各组,掌握讨论情况,随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 小组介绍阅读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cad0e8cc7931b764ce15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