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白居易诗歌对清少纳言《枕草子》的影响

2023-04-28 16:31: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议白居易诗歌对清少纳言《枕草子》的影响》,欢迎阅读!
白居易,清少,草子,纳言,诗歌

要: 平安时代的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代女文学的代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尤其是白居易的诗歌更突出。作品中白居易诗文的引用随处可见,引用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既有原封不动的照搬,又有作者的精心加工,显示了作者的非凡汉学才能和过人智慧,由此可知白居易文学对《枕草子》的影响程度之深。

关键词: 白居易诗歌 《枕草子》 影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诗而作。”他对日本文学影响尤其重大。白居易的作品在日本平安时期传入东瀛,为皇室贵族为代表的知识阶层所珍爱,学习、借鉴和模仿白诗成为时尚的风习。 一、《枕草子》中的白诗

日本重要的女作家清少纳言的随笔集《枕草子》中,据统计,引用白居易的诗歌共计二十九处,被引用的白诗达到十九处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雪のいと高い降りたるを」也被人称为“香炉峰雪”段。与之对应的是《白氏文集》卷十六有《香炉峰下新卜山居》一诗:“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遗爱寺钟歌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在这则随笔里,清少纳言以“将御帘高高卷起”即“拨帘看”的行为,十分得体默契地应对中宫“香炉峰的雪怎么样啊”的发问,因而赢得中宫的会心一笑,可谓风趣十足。 清少纳言的引用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直接引用或点化白居易的诗句:卷三的第三十五段“树木的花”中有这样一段:梨花是很扫兴的东西,近在眼前,平常也没有把它附在信里寄去的,所以人家看见有些没有一点妩媚的颜面,便拿这花相比,的确是从花叶的颜色说,是没有趣味的。但是在唐土却将它当做不得的好,做好些诗文来讲它,那么这也必有道理。勉强看,在那花瓣的尖端,有一点有趣的颜色,若有若无地存在。说杨贵妃对着玄宗皇帝的使者哭时的脸庞是“梨花一枝春带雨”似乎不是随便说的。那么这是很好的花,是别的花木所不能比拟的吧。这里是直接引用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一句诗,原句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二是借用白诗的语境,用口语形式表达出来。第八十一段《弹琵琶》“在中宫休憩处的帘子前面„„也可看出中宫的姿态:直抱着琵琶,穿着红的上褂,说不出的好看。里面又衬着许多件经过砧打的或是板贴的衣服。黑色很有光泽的琵琶,遮在袖子底下的情形,非常美妙;而从琵琶的边里,现出一点儿雪白的前额,真是无可比拟的艳美。我对坐在近旁的一个女官说道:‘从前人说那个半遮面的女人,实在恐怕还没有这样的美吧?况且那人又只是个平民罢咧。由于谙熟白居易的《琵琶行》清少纳言在描写中宫直抱琵琶的仪态之美时,与白诗中的琵琶女作了比较。白诗的原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三是借用白诗的诗题或词句作随笔文章的题目,同时化用白诗的语境。第九十五段《南秦雪》“将近二月的晦日,风刮得很厉害,天空也很暗,雪片微微飘落下来,主殿司的员司来到黑门大间说道:‘有点事情奉白。’我走了出来,来人道:‘是公任宰相的书简。’拿出信来看时,只见纸上写着:‘这才觉得略有\春天的意思。这所说的和今天的情形倒恰相适应,但是上面的半首怎样加上去呢,觉得有些麻烦了„„主殿司的员司只是催促,说道:‘快点,快点。’实在是既然拙劣,又是迟延了,就更没有什么可取了,随它去吧,于是写道:‘天寒飞瑞雪\错当樱花看。颤颤地写好了,交给来人带去,心想给看见了不知道怎样想呢,心里很是忧闷。”这里所依据的还是白居易的一首诗,题名《南秦雪》,中间有句云:“往岁曾为西邑吏,惯从骆口到南秦。三时云冷多飞雪,二月山寒少有春。”在清少纳言的笔下,公任宰相的后半句诗就包含“二月山寒少有春”的意思,作者接续上句的意思,就应该是“三时云冷


多飞雪”,应对得恰好好处。这种被日本人称之为“和歌”的文学样式,有些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联句”,亦有独有的风雅之处。在这篇随笔中,不但“和歌”的诗歌意蕴来自白诗,连题目也直接借用白居易的诗题。

最有趣的是,就连《枕草子》的书名都与白居易的一首诗歌相对应。《白氏文集》中《秘省后厅》一诗云: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在这部书第三百零五段,清少纳言本人所作的《题跋》中,对此也做出了明确的说明:“有一年,内大臣向中宫进献了本子,中宫说道:‘这些拿来做什么用呢?主上曾经说过,要抄写《史记》„„’我就说道:‘若是给我,去当了枕头也罢。中宫听了便道:‘那么,你就拿了去吧。便赏给我了。我就写了那许多废话、故事什么的,把那许多纸张都写完了,想起来这些不得要领的话也实在太多了。

二、白居易的诗词对清少纳言《枕草子》的影响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论及诗的境界时,认为诗有三境界,即物境、情境与意境。物境指的是实物表现的具体形式,而情境则是通过物境表现出来的感情,意境则更高深,指诗歌表现出来的情调与境界。同样的,不仅是诗歌,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概括在这三个类型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及的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境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三点看;白居易的诗歌对《枕草子》的影响。

首先,从物境上看,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极致。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夜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清少纳言由于受白居易诗歌语言风格的影响就好平易浅畅,又在日本传统美学理念的作用下趋于精练,加之其为人聪慧又坦率直接,所以就形成一种简洁、清爽的语言风格,如开篇的四时之趣“春是曙,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完全的白描加一句“春是曙”简劲到极致,又如一些判而不评的段落如“猫,以上半身全黑„„”那种“什么以什么为好”之类的句式数量不少,甚至还有纯列举性的段落如“时节以二月、三月、四„„为佳”等。 其次,从情境上看,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以淡泊知足之心,对清爽自然之景,境界不算大,格调也不甚高,但自得自适之情却别有一番意趣。这种知足保和的心境,越到晚年表现得越突出:“世间好物黄醅酒,天下闲人白侍郎。《尝黄醅新酎忆微之》)闲适生活与诗酒人生、拂道心境全都表现在闲适诗里:“七篇《真诰》论仙事,一卷《坛经》说佛心”《味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从中可以看出,晚年的白居易自觉致力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有意识地创造诗意的生活环境,建立一种以人文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休闲生活范式和追求游心翰墨的人文旨趣、清雅脱俗的精神享受。

清少纳言的《枕草子》的内容主要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随想。在随想的章段中,内容不仅涉及山川草木,人物活动,还有京都的特定的自然环境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如: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就是暗夜里,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也是很有趣味的。飞着流萤的夜晚连下雨也有意思。秋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5d403bbb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