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达敏·赫斯特的创作特点

2023-04-28 21:2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达敏·赫斯特的创作特点》,欢迎阅读!
赫斯特,创作,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达敏·赫斯特的创作特点

作者:贾萌飞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11

摘要:本文将赫斯特的创作分别从动物寓言戏谑的现实时间装置这三个方面来论述,阐释了赫斯特对艺术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对艺术运作的商业化,以及赫斯特如何把这种艰涩的艺术精神转化并注入进简洁、炫丽、雅俗共赏的艺术商品 关键词:解剖;科学;宗教;公司化;商业化 动物寓言

赫斯特与古希腊的伊索一样善用寓言,通过含混多义的物体表达思想与观念。《金犊》The Golden Calf)在08916日的索斯比赫斯特自己的美丽永驻我心拍卖会专场上一战成功,拍出1270万美元。这件作品有赫斯特艺术的诸多代表性特征:牛,福尔马林溶液,昂贵的金属——纯金冠冕,以及四蹄及牛角被浇铸上18克拉黄金,赫斯特还为《金犊》配套了一个一人高的大理石底座,使得现场充满了仪式感。在这里,赫斯特引用了《创世纪》中的一个典故:摩西的族人趁着摩西在山上雕刻十诫的时间,根据臆想并筹集黄金,铸造了一个金牛犊,还为它带冠。赫斯特还原这个场景,讨论了人类对偶像的集体盲目崇拜,对仪式感的渴求,对领袖的背叛。这种抽象宏大的话题,似乎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对每个观众,每个团体甚至国家都是一种提点,赫斯特运用一种近似开玩笑的方式完成了这一提点。 德国的艺术家博伊斯也偏爱使用动物元素:马,死兔子,蜂巢,麋鹿,狼,这使得博伊斯的作品艰涩难懂。赫斯特从博伊斯那里学来这种手法,让寓言的主角展示神秘的力量,比如将羊一分为二的《迷途羔羊》,将鲨鱼封装的《死者对生者的无动于衷》,斩开猪的《这只小猪上市场,这只小猪呆在家》。赫斯特的动物大多是冷酷严肃的,宏大无情的,甚至是悲伤无助的,因为首先,赫斯特的动物的体量非常大,如鲨鱼、公牛、斑马。其次,赫斯特的动物视觉上带有危险的攻击性,如鲨鱼标本被制成张开巨大的嘴巴,又如《一千年》中驱虫腐蚀一只涂了糖的母牛头。再次,百分之五的福尔马林溶液带有刺鼻的味道与蓝绿色的颜色,渲染了冷酷无情的展示氛围,让初见者有一种冷水浇头的刺激感觉。赫斯特与博伊斯同样使用了动物进行寓言,但效果却截然相反。这种不同其实是因为艺术家的艺术观念不同造成的——博伊斯传达的是温暖与沟通,赫斯特拷问了人性的各种欲望,剖析了人心的黑暗面。 戏谑的现实

孙子兵法说,听到雷声看到闪电才知道打雷了,这不能算作敏感,真正的反映敏捷是要能从微小出推算出整个形势。同样,赫斯特对动物尸体的运用是对生与死这个震耳欲聋命题歇斯底里的解读,但如果没有一系列见微知著的作品,赫斯特对艺术的见解只能停留在yBa这种尚未真正成熟的阶段,艺术创作不能算是敏锐。《对逃生的后天无能》就是一件脱离了生与死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种宏大命题的作品。赫斯特把一张办公桌一张办公椅封装近简洁的玻璃箱子里,并在桌面上放置烟灰缸与香烟,表现一个未出场的白领,焦躁的想逃脱这个现实环境,但最终无动于衷情节。整个场景焦虑,冷漠,无聊,绝望,人类身上自带的巨大悲剧性一览无余——被现实无情的禁锢在自身的环境中无法逃离。

朱光潜说:对于命运开玩笑是一种遁逃,也是一种征服,偏于遁逃者以滑稽玩世,偏于征服者以豁达超世……豁达者的诙谐可以称为悲剧的诙谐,出发点是情感而听着受感动也以情感。滑稽者的诙谐可以称之为喜剧的诙谐,出发点是理智,而听者受感动也以理智。伊斯就是所谓的豁达的诙谐,他对社会雕塑不懈的追求让他的作品显得批判性很强,经常出现教学环境,医疗环境,宗教环境,三者都是对人谆谆教导的场所,有时甚至想希特勒的演讲一般具有情感上的鼓动性,所以他的《办公室》也打上了这一烙印。赫斯特就与博伊斯相反,喜剧的诙谐,理智占了很大的比例,玻璃展箱体现了这一点,很多评论家评论赫斯特的展箱都说具有极少主义的趣味,的确如此,赫斯特扮演了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引导我们注视对象,而不是完全参与其中,期间没有任何的互动,没有任何的意外,观众的一切感觉都是赫斯特精心策划的,这点我们可以从他的草图中看出。

我们来看看赫斯特另一件作品,1991年创作的《为求理解,隔离体游到了一起》:各个种类的鱼,各种大小的鱼,被制成标本方向一致的放在药架上。这件作品不是那条巨型的鲨鱼,讨论的不是生者不能理解死亡,而是一群盲目的鱼,表现的是一种难以言语的别扭的和谐,仿佛这些被隔离的不同类的鱼受到了某种力量的引导,盲目而又不可思议的统一了自己的行为。赫斯特的态度依然是临床式的,冷静的,巧妙的用鱼来暗喻人类社会现实,这种社会现实没有冲突,但也缺乏情感可言。

如果我们分析观众的心理,那么首先,这件充满了悖论的鱼类寓言会使观众发笑,就像看马戏或滑稽戏一样,因为我们很明显从中看到了不合常理的地方——正常的鱼是会游向四面八方的,不会如此整齐划一。然而接下来,观众会意识到作品深一层的意思——正常的人是各不相同的,但迫于社会规范与压力,变的千人一面,这时就会有一种不快与悲凉感。悲喜交加,非喜非悲,忽喜忽悲,这是一种啼笑皆非的状态,戏谑指的就是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 时间装置

赫斯特在杜尚那里收获不少,在作品里表现时间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念与手段。杜尚年轻的时候从棋局中棋子的移动领悟了时间的重要性,并研究了一段时间的四维空间1911年他做了一系列下棋者研究,截取了若干回合棋子的变化并拼贴在两下棋人的碎片之间,强调的不是画面的形式,而是画面记录了一段短暂的时间。还有同年创作的《理想中的爱人》,画面中的五个女性都是同一个人,她给杜尚做了五次模特,直到著名的《下楼梯的裸女》。不过早期杜尚的运动还是直线性的,后来慢慢开始出现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比如1914年的《巧克力磨》与《自行车轮子》,1920年与曼雷合作的装置《精确的光学》,以及在1935年一个工业展览上租了一个摊位出售视觉唱片。可以说,赫斯特是把杜尚对于旋转运动的迷恋完全继承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结语

有人称赫斯特就是一个介于杜尚与培根之间的艺术家,说他是一个卖弄机巧与只会解剖的疯子,这未免有些主观与武断。因为首先,赫斯特不光学习了这两位前辈,他还跟上了诸多艺术史上泰山北斗的步伐,比如扩大了艺术社会雕塑家博伊斯、商业艺术大亨沃霍尔、游弋于抽象与具象的里希特等,赫斯特一个人几乎就是一个艺术史的缩影。其次,赫斯特与前辈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而绝非一方的观念完全吃掉另一方,赫斯特对大师的学习均有心得并有所改变。赫斯特的创作是兼容并蓄,继承与变奏同在,对多种材料、风格、观念都有涉猎,作品既极端,又恰到好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d11c2bcaaedd3383c4d3a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