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身概论

2023-03-19 22:25: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养身概论》,欢迎阅读!
养身,概论,中医

1养生:自我调摄为主,健康长寿,综合多种方法。

2中医养生学:中医理论的指导,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衰老机制,养生原则和方法。 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阴阳之间相互的关系:阴阳互根,互生互长。 4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黄帝内经》 5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宋以后称经方派”称为“医圣”

6先秦时期各家关于养生的论述主要有?1)修身养性2饮食卫生3)体育锻炼4)起居调摄 7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戒色,壮戒斗,老戒得。

8华佗五禽戏虎鹿熊猿鸟。朱丹溪-护阴养精、张子和-攻邪补正、李东垣-元气、刘完素-气、精 9孙思邈在养生学中的贡献有哪些1)治未病2)综合多种方法养生3)重食疗4)房事养生 10中医养生学主要与那些学科有关? 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 11肾的生理功能:藏精,主水,纳气 13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14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官:目、舌、口、鼻、耳

15补肾药物的作用:1)调节内分泌2)提高免疫功能3)延缓大脑衰老 *补脾药物的作用:提高免疫力功能

16中医养生的原则:调和阴阳,阴阳并重。形神共养,养神为先。协调脏腑,重在脾肾。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扶正为主。综合调理,因病而异。

17阴阳学说的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18调和阴阳的方法:养阴潜阳、扶阳制阴、祛邪复阳、抑阳存阴、阴阳并补。 19养形治形的方法:1饮食,保脾胃2)常运动,适劳逸3)适寒暑,慎起居 20养神怡神的方法:1)调畅情志 2)心理、药物治疗 21协调脏腑的方法:

1)协调五脏,补虚泄2)调六腑,以通为用 3)调脏腑,脏腑互治 4)久病,调补脾胃 22活血化瘀常用治法:

1)补气活血2)理气化瘀3)温经活血


23扶正祛邪:用补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 1)单用补药2)补药+祛邪药

24天年:上天给人寿命的年限,100年以上。 正常男4035岁开始衰老。60以上为寿、上100以上、中80-99、下60-79

25影响寿夭的因素:1先天禀赋2)社会因素 3)环境4)后天调摄 26寿征:面部寿征,体型寿征,气质寿征

27衰老:人生长发育成熟以后机体的形态,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发生的退行性变化。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

28何为生理性衰老?何为病理性衰老?两者关系?生理性衰老随年龄增长出现,发生于成熟期以后,全部过程连续发生不可逆转,具有原发性、障碍性、进行性、普遍性。 病理性衰老则伴随某一病理过程而出现,不具备原发性、普遍性。 两者关系:病理性衰老加速生理性衰老。 29老化的征兆:

1形态的改变2诸窍不利3神志变化 4血脉异常5适应能力及抵抗力下降6阴萎 30延缓衰老的措施:补肾,补脾胃

31五志相胜:怒喜思悲恐,相隔相胜,怒胜思、思胜恐、孔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32调节情志的方法:1)清净法2)陶冶法3)制约法4)宣泄法5)药食法 33清净法:修身养性,抑目静耳,省思少虑

34宣泄法的主要内容:1)倾诉2)发泄3)写作4)导引 35运动养生的三个要领:意守,调息,动形

36运动养身原则: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7常见的传统健身运动: 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

38饮食调养: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及其功能作用,合理地调配膳食,从而保健强身、防老抗衰的方法。 39食物的性味:性:寒、热、温、凉(平) 味:酸苦甘辛咸(淡、涩)肝心脾肺肾

40食物的功能1补益精气2调和阴阳3辅助治疗

41食物、药物的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功效 42食物的种类:谷米类,蔬菜,瓜果,肉食类

43饮食调养的原则:1饮食有节,寒温适度 2)五味调和,荤素结合3三因制宜4)顾护脾胃 44饮食有节:定时,定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da7a255ccbff121dd36837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