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杜甫《登高》为例试比较李杜诗歌艺术特色

2022-04-17 23:1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杜甫《登高》为例试比较李杜诗歌艺术特色》,欢迎阅读!
李杜,饯别,宣州,登高,杜甫

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杜甫《登高》为例试比较李杜诗艺术特色



李白与杜甫,同是盛唐诗坛的两颗巨星,但是两人的个性和作诗的风格却又完全不

同。杜甫《赠李白》诗云:“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白的《戏赠杜甫》诗则写道:“饭颗庄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两位诗人的相互评价,体现出了两人各自不同的个性与风貌。

宋人严羽《沧浪诗论·诗评》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又说:“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人们大都以“豪放清新”和“沉郁顿挫”分别概括李杜诗歌风格主要特征。现以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与杜甫《登高》为例试比较李杜诗歌艺术特色的差异: 一﹑诗歌风格不同

所谓“风格”就是指作品的整个风貌和格调的基本特点,是反映一个作家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性,是作家成熟的标志。李白、杜甫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是沉郁顿挫。

李杜诗歌主导风格的不同如在语言方面。太白诗歌是自然朴素,所咏之物脱口而出,加雕饰。子美诗歌语言力求锤炼,加以推敲。一个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个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天高云淡,雁阵远上,意境开阔,使人“对此可以酣高楼”于是诗人暂时忘却生活里的种种不快,开怀畅饮,显得自然,不加修饰。也就有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脱口而出且毫无遮掩的豪放情绪。

杜甫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吸取古人的长处,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有人说过杜诗“无一字无来处”,他力求诗句的表达效果达到最高境界。他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之所以被称为“诗圣”“诗史”就是他能通过语言把民族矛盾以劳动人民的苦难表达出来,并且诗歌的艺术性很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画面是惨淡的,同时也映照出诗人心上的凄凉,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这两个细节,跟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看,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也体现出了国破山河在的爱国情绪

二、诗歌形象不同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它可以是指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具体的物,也可以是一处景致、一个片段、一个画面、一种意境等。李白诗歌的形象多凭主观想象幻化而成,往往从大处落墨,作总体勾勒,犹如泼墨写意;杜甫诗歌的形象多来自生活,真实具体,且善作精雕细琢,颇多工笔彩绘。

李白凭借想象的翅膀,驰骋古今,翱翔八荒,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运用想象的彩笔,点化事物、渲染意境。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里,全诗以唱叹起调,感慨去日苦多,今日愁闷。接下来,“蓬莱”二句,切题面的权位关系,说校书叔文章老成,得两汉蓬莱之风,切建安风骨;自己则如建此楼的谢朓,诗文清新秀发,由此,两人相俱有壮志逸兴,可共上青天搅取明月,至此,先前的烦忧在这想象中似已烟消云散。但是,这逸兴来去皆匆匆,诗人的愁思又猛然袭来,他以“抽刀断水水更流”作起兴,来抒写自己“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怀,说明“酣高楼”反而让心中的烦愁更加深重了,因而不禁发出了“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感慨。这个“不称意”又对应了起首句的去日之苦和今日之烦忧,由此诗人自自然然地发出了解冠泛舟,归隐江湖的宣叹。全诗虽跳荡不羁,却起伏


有致,前后对应,抑扬协调,在大起大落中展示其豪放气质。

杜甫通过身边琐事、眼前景物、一时感触的深细描绘,将宏大与精微、壮阔与深细完美结合,反映天下大事、刻画壮阔境界、表现博大情怀。《登高》中,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这是深细描绘。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这是宏大展示。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这不仅在写自己也在写像自己这样的百姓,体现出了诗人的博大情怀。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三、诗歌抒情方式不同

抒情方式是在作品中用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包括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及寓情与景,情于物。在抒情表达上,李白如江河直泻,火山喷发,势不可挡;杜甫则愁肠百结,十步九折。

在诗歌抒情方式上,李白以间接抒情为主。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写出了诗人与李云。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用间接的抒情方式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在诗歌抒情方式上,杜甫则善用直接抒情方式。《登高》里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是所谓“诗之媒”;后四句抒情,是所谓“诗之胚”。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渚)。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难道这不是直接抒情的展现吗?

四、诗歌章法结构不同

在章法结构上,李白的诗歌疏宕,跳跃腾挪;杜甫的诗歌谨细,针严细密。

李白的诗讲究意象。李诗的壮美意象与他喷薄的情感和奇特的想象是密不可分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里如“长风” 、“秋雁”、“高楼” 、“明月”等意象,并配以夸大的修饰语,使这类意象气魄宏大,吞吐山河,具有壮美的特征。

杜甫的诗讲究章法。杜甫的诗歌则组织严密,结构整饬,往往有章有法。《登高》中,艺术表现角度上看,本篇的独到之处可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仗工稳,音调铿锵。即胡应麟所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诗薮·内编》卷五),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不仅对得自然、工整,而且还用了一句中自相对偶的当句对法,(如以“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尾联两句虽不全对,但句法布局却极整齐。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五﹑诗歌体裁不同


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由于形象塑造的不同方式,艺术结构﹑语言运用以及审美要求等因素的有机结合,二呈现出的作品外在形态。在体裁上,李白长于乐府歌行绝句,律体非其所好;杜甫的五七言律诗臻于极致,而歌行绝句稍弱。

李白最有个性的是古题乐府,歌行及绝句。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运用古题乐府,歌行及绝句创作诗数量最多的诗人。运用古题乐府,歌行及绝句作诗,一是借古题写现事,有鲜 明的时代精神,二是用古题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如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这类诗李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与情绪融入诗中,写得最富有个性特点,李白的绝句,清新自然,而又含蓄丰富,有无尽情思杜甫最出色的是自创新题的新题乐府和律诗。

杜甫的诗歌在体裁上比较全面,影响较大的一是新题乐府,二是律诗。就新题乐府而言,他的乐府与李白大量运用古题不同,杜甫更多的是自创新题。杜甫的诗歌诸体皆备,而且各体都有名篇,在诗歌体裁的运用上可谓集前人之大成,并以其创作实践推动了诗歌体裁的建设和发展。杜甫的乐府诗,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杜甫运用古诗的形式写出了内容深刻的长篇巨制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多,成就也最高,尤其七律在他手中已运用得相当纯熟。

总之,“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是韩愈对他俩的评价。李白、杜甫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他们同样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的命运,关心人民的疾苦。但他们采用不同的体裁,追求的诗歌风格不同,诗歌表现的形象也不同。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现实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风飘逸俊美,杜甫诗风沉郁顿挫。一个表现的是浪漫意象,一个表现的是写实意象。我们不能不为我们文学史上同时出现的这两位伟大的诗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a7d1492e3f5727a5e962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