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艺术手法

2022-08-28 05:1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的艺术手法》,欢迎阅读!
古诗,手法,艺术

古诗的艺术手法

古诗的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能够分为三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下面我就

《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部分古诗(79年级)简单地谈谈常用的艺术手法。 1.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这在古诗中比比皆是。如以“梨花”喻“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落红”、“沉舟”、“病树”等自喻(《己亥杂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以“浮云”比喻“保守势力”.以“最高层”比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登飞来峰》)等;《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蓬、雁自比;《过零丁洋》颔联用“风飘絮”来比喻国家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坎坷的政治命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使用拟人的手法。“明月”和“风”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望岳》中“造化钟神秀”,用拟人的手法,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又表现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以“甲光向日金鳞开”隐喻守军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景。

2引用典故。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假如不能准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如《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燕昭王设黄金台招贤”的典故.既与战争地名吻合。也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使用了两个典故。“闻笛赋”表现对很多已经去世的旧友的怀念:“烂柯人”说明自己贬谪的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引用了“窦宪北击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其它如李白的《行路难》、李商隐的《无题》、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都引用了典故。

3.以小衬大。《次北固山下》颔联“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清王夫之说其妙处在于“以小景传大 景之神”。你看,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 眼中的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的小景。 通过小景与大景的互相映衬.诗人描写了一幅平野 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画面。

4.以小见大。《赤壁》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 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 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 一个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 物:后两句以“二乔”的命运来代表东吴的命运。可谓 是“以小见大”。


5.曲笔。《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表面上是指责歌女,实则真正不知亡 国恨的是座中的欣赏者——那些达官贵人。

6.虚实相生。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 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实。是指图画 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诗画同理。诗歌的“虚”,是 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 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有 的实象、实事、实境。如《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描写的大海,既是眼 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像和夸张。表达出一派 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 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这样壮丽的诗境来 自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7.借景抒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借 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所有写景诗共有的特点。如《渔 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 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陕西。镇守边陲,防 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 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胡笳羌 笛声,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 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符合当时守 边人的心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 戍的人的情怀.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很多。但并非是没有头绪的, 只要我们掌握规律.勤于练习,运用时就一定能得心应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a780508d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