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河

2022-04-09 20:2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朴河》,欢迎阅读!
朴河

朴河

作者:暂无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6年第9



1976 年生,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博士,目前专注于云南江边村落社区营造。

朴河长期在云南江边村落做河流保护和社区营造工作,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人送外号“隐侠”。但实际上,即便进入到金沙江畔,也很难一眼分辨出她与普通村民的不同 —— 黑的皮肤,瘦削的身材,甚至做农活的身手,以及一口地道的江边官话,唯一不同的或许只是她吃素不吃肉的这个“软肋”。

说起和云南江边的缘分,周雁总是说时间要回退到2000 年前后,那时候在香港读书的她,“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一批学习社会学、人类学同时又投身公益圈的朋友,“他们的世界比我丰富多了,不止是模型和公式,还有很多有血有肉的故事。”朴河在这群师友的影响下开始关注公益,并随后参与到几个志愿者组织、环保机构和草根NGO 能力建设组织中,“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热血沸腾的,那种感觉特别感染我,我一直寻求的可能就是这种有温度的关系,所以我非常乐在其中。”

自与公益结缘后,朴河陆续参与到一系列与河流保护相关的活动中,而后在2004 11 月,朴河启程奔赴云南,开始了她在江边十余年的田野调查和保护工作,“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在总结某一行动或者事件成功的原因时,总爱强调‘外人’的作用,强调是外因导致了最终的结果产生,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功劳’的刻意追求,当地居民的所作所为,以及来自民间的智慧往往被忽略了”。在朴河看来,不论公益圈还是所谓的世俗社会,都难逃对“名利”的追求,以及夹杂着悲情主义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在目的之前,如果加上一个自我的期许,很多时候即便事情做成了,也会变了一个味道”。

因为有着多年在第一线实践的经验,以及亲自体察的沉浮冷暖,目前在河流保护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周雁开始专注于江边村落的社区营造,“我希望返乡青年能够自信、不被质疑地开展自己的事业;我希望坚守生态农业的农人够有应得的回报,也希望整个江边社群能够有更加从容、自如的生存状态”。朴河说,她希望通过实体空间的打造,让更多城市的、互联网化的思想进入到乡村,同时也让乡村的、传统的智慧被更多人所看到,“流动从来都是相互的,我们不能只强制灌输一端的东西”。

除此之外,朴河还希望做一些“梳理”工作,让那些与过去的她一样沉浸在“自我证明”、“自我怀疑”状态的公益人走出焦虑,“我们70 年代生人的这一代,很多都会给自己背上枷锁,不管是英雄主义,还是悲情主义,总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扛起来一些什么。但这样不免自以为是的给自己一些过分的期许,但当你自己的生活都没有捋顺的时候,怎么可能去输出正面的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380b101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