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2022-06-30 12:5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欢迎阅读!
内镜,工作制度,感染,医院,管理

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规范内镜室的统一管理,严格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 医院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2、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3、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内镜诊疗室,保证清洗消毒室通风良好;不同部位的内镜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

4、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接诊患者数量相匹配清洗、消毒或灭菌应执行《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与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5、诊疗室内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操作前应洗手、并戴手套,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6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前必须进行HbsAg-HCV-HIV等检测,记录详细。阳性患者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当日最后检查。操作后进行终末处理。 7配备适宜的清洗、消毒设备,不同部位消毒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配备合格的防护用品,并能正确使用;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8、内镜诊疗所使用的活检钳必须灭菌,一次性活检钳严禁重复使用。 9、消毒结束后,将内管道彻底吹干或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管道进行干燥,肠、胃镜分柜存放于专用镜柜内。灭菌后的附件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10、工作结束后,须对清洗、消毒槽等配套用品进行清洗、消毒。


11消毒后的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活检钳及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

12、医疗废物的管理,参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执行。


二、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为规范我院内镜室的清洁与消毒隔离工作,有效的防止交叉感染。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特制定本制度。

1、从事内镜诊疗,清洗消毒工作医务人员上班时须衣帽整齐。进行诊疗操作时须戴口罩、手套。手套一人一用一更换。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2、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反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工作人员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镜,穿防渗透工作服。

3、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4、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5、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6、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7、一次性活检钳禁止重复使用。

8、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9、应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10、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2e955e697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