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古代汉语

2022-08-25 16:1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为什么要学古代汉语》,欢迎阅读!
汉语,古代,为什么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一个国家,古代的书籍、诗词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我们研究历史、传承文化的一个工具。我们大学生作为准文化人,要做到“古为今用”,要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古代的文化遗产,要研究中国的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就必须要阅读古书,学习古代汉语这门课程,掌握独立阅读古代书籍的能力。文章从古代汉语学习中的读懂文字、掌握词汇、熟悉语法和读准字音几方面着手,浅述大学生开设古代汉语课程的必要性。

一、读懂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古文献就是用古汉字记录的书面语,汉字实际上就是理解古文献内容的重要依据,所以要读懂古代作品,首先必须打破文字的障碍。

学习汉字给我们保存了几千年来无比丰富的文献,可是,汉字对于历代语言的记录,不是很完善的工具。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首先汉字的形体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大篆、小篆,不同朝代文字字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换,直到汉字进入隶楷阶段以后,体式才基本没有变化。最后在1956年后才推广了现代简体字。因此要读懂古代文献,首先就要认识古代汉字的字形,辨析繁体字和简体字字形的区别和联系。

其次汉字在发展和运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等各种复杂现象。缺乏对这些复杂现象的了解,就无法真正读懂古代文献。如在汉字的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流传历史久、通行地域广、使用人数多等种种原因,就会形成同一个字有几种写法的异体字现象。虽然它们的写法不同,但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譬如:《左传.成公二年》“韩厥俛定其右”这句中的“俛”就是“俯仰”的“俯”“俯”与“俛”形体虽然不同,但读音、意义完全一样,这就是一组异体字。

在古代作品中,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等现象是很普遍的。如果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的时候没有了解到这些规律,没有深入到语言的深层来认识作品里的每一个文字,就很容易被这些文字的表象所迷惑,理解不到它真正的意思。所以要把古典作品读懂,首先就要把这些文字造成的迷惑分辨清楚,打破汉字在记录语言给我们造成的第一重障碍。而通过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能让我们读懂古汉字,进而了解古代作品表达的意思。

二、掌握词汇

词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具有语法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我们要读懂古代文献就必须掌握古代汉语里的常用词汇,认识作品里所包含的一个个的词。从古至今,词汇在运用过程中构成十分复杂,在发展过程中变化十分巨大。如古代作品中的同意词、同源词、类意词。又比如古代汉语词汇中的古今异意等现象,都是我们阅读古代文献的一大障碍。

比方说古今异意词,古典作品中的一些常用的词语,在现代普通话当中就有不同的名称或另外的说法。像古代汉语中的“冠”“履”在现代汉语中就是“帽子”和“鞋子”“食”“饮”是现代普通话的“吃”“喝”“遣”是现代汉语的“打发”等等。又例如一些古代文献里的一些词,它们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发生改变。像“汤”在现在一般指菜汤,而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开水;“走”在古代作品中原意是“奔跑”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行走”。除此之外,还有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汇还有各种引申意,运用十分广泛。因此,如果不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就很难掌握古代词汇的意义,从而不能读懂古典作品。

三、熟悉语法

实词和实词按照一定的关系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语法结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别不是很大,一般主语处于谓语之前,宾语处于动词之后,定语也总是处于它的中心语之前,这反映除了几千年来汉语语法的稳固性。

但是古今语法还是存在一些不同之处的,主要是句子结构上的差异。古今汉语次序最大


最普遍的差异就表现在宾语的位置上。一般来说,现代汉语中宾语作为行为的支配对象总是放在动词的后面,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有着广泛的宾语前置的现象。比如“沛公安在?”这句话“安”字是疑问代词做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倘若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就成病句。再比如我们现在常说“不知道我”,倘若翻译成古文就是“不我知”,我作为宾语提前了。以上两处古文都发生了宾语前置的现象,这并不符合我们现代的语法观念,因为在古代汉语中在疑问句、否定句的情况下宾语一般前置。

另外除了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还存在很多词类活用和特殊动宾结构等语法现象。我们开设古代汉语课程,学习古代汉语,能够更好的掌握古文的语法规律,提升对古代作品的理性认识,让我们对于古文献的学习事半功倍。

四、学习字音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这是有道理的。将这些文章烂熟于心意义自然也就明白了多读多诵,熟读熟背,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所以读准古代汉语的读音也是阅读古代文献很重要的一部分。

古文汉字、词汇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形和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汉语语音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对于同一个汉字,古代的读音和现代的读音就可能不相同,汉字读音的变化,给我们阅读古书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例如由于古今字音的不同,我们既难以判断古诗词的韵脚,也难以掌握古诗词的平仄格律。又如由于古今字音的不同,我们难以识破古书中的通假字等等。

通过对古汉语语音知识的学习,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汉字的形体结构,认识到古代作品中大量的通假现象,掌握古代诗词的格律形式,同时认识古代词语中音与义的关系,从而增进阅读古代文献的深度。所以我们要通过古代汉语课程,了解、认识、掌握古汉语的音韵知识。

总而言之,学习古代汉语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掌握独立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通过读懂古典文籍,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知道一些成语的出处,了解它们的内涵,很多历史故事还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指导我们的为人处世一举多得。所以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学好文言文,在大学开设古代汉语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考文献:1. 古代汉语教程.张世禄 [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6 2.春秋左传注.左丘明 杨柏峻 [M]. 中华书局 .2009.10 3.三国志. 陈寿撰 裴松之 [M].中华书局 1982.7

4. 古代汉语学习的几点体会.蒋庆启[J].课程教育研究 20121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15d1dc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